《綠色語文案例集錦》和《綠色作文實例實說》,是清華附中趙謙翔老師綠色語文課堂的真實再現(xiàn),蘊含著他對語文教學的深刻思考和大膽探索?!毒G色語文案例集錦》共包括綠色散文鑒賞、綠色詩歌鑒賞、綠色文言教學、綠色作文教學四個部分。它們展示了語文教學的不同側面,但又貫穿著同一主題——綠色。何謂語文的綠色?閱讀教學,追求整體感悟、涵養(yǎng)人文精神,反對肢解文本,反對定于一尊式的解讀。詩歌教學,注重培養(yǎng)審美素質,著力催化詩意人生,反對在題海中大煮特煮地“練”,反對大而化之地為詩歌貼標簽。文言教學,重在“語感”教學,引導學生自誦自悟,獲得真實的文言體驗,反對注入式的“語法”教學和“翻譯”教學。作文教學,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感悟生活,把作文與做人統(tǒng)一起來,反對“假大空廢”的“四話作文”,反對為考造文。這無疑是語文教育的一種理想,皆針對“灰色語文”的弊病而發(fā)。長期以來,應試的沉重壓力,使詩歌欣賞演變成技術訓練,文言閱讀演變成解題技巧。訓練之下,固然可以有條件反射式的技能生成和條條框框的方法歸納。但學生卻難以真正走進文本的世界,難以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難以感受到美的存在。綠色語文的價值首先在于一種理念的倡導,它是對急功近利的一種匡正。這些觀念雖然并非趙老師的首創(chuàng),但對于我們很多人來說,實施起來至少有兩大困難。一是實現(xiàn)的方法。比如如何整體感悟?如何培養(yǎng)審美素質?如何進行語感教學?如何實現(xiàn)學生的樂寫與善寫?二是應試與升學的壓力。不管如何進行素質教育,最終還是要回到分數上來。課堂上“求異”了,考試卻是要“求同”的。突破這兩大難關,需要智慧,需要勇氣?!毒G色語文案例集錦》不僅提出了理想,也提供了嘗試的案例。綠色語文并非不食人間煙火,相反的,它關注人的生存,它扎根于現(xiàn)實的大地上。它要實現(xiàn)的是人文素質與應試成績的雙贏,學生素養(yǎng)與教師涵養(yǎng)的雙贏。如詩歌鑒賞,針對大量強化訓練狂轟濫炸式的“有意插柳”造成的手中有題、心中無詩,作者提出“無意插柳”,“在平時的語文課堂或課余生活中,營造一種濃郁的詩意氛圍,課上課間,不忘朗誦詩,背誦詩;閱讀寫作,不忘玩味詩,運用詩;感悟人生,不忘聯(lián)想詩,創(chuàng)作詩……激之以興趣,著眼于游戲,無意于應試,故可謂‘無意插柳’,但耳濡目染,漸成良習,積為素養(yǎng),受益無窮。”心中有詩,手中有詩,生活在詩中,在詩中等候詩,何愁詩意不來呢?再比如文言文教學,我們把課堂時間大多花在了把古人的書面語轉換成現(xiàn)代人口語的翻譯上。繁重枯燥,老師不堪其苦,學生不勝其煩。困惑也由此產生:文言文的學習有何用?死去的語言如何與現(xiàn)實的生活接軌?枯燥的教法如何與鮮活的生命相對?如何把文言教活?如何讓文言“有用”?為此,趙老師提出:“強化誦讀,不只在早讀和課外強化,即使在課堂上也要把大半時間讓位給學生誦讀?!彼褌鹘y(tǒng)教學中的誦讀大膽“拿來”,又“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摸索出自己的“文言文點撥教學法”?,槵槙暩淖冎蠋熆诟缮嘣?、學生昏昏欲睡的情景,篇篇習作讓泛黃的文言教學呈現(xiàn)一抹新綠。綠色語文把語文視作一個“包容課內與課外、有字書與無字書在內的綜合學習體系”,他摒棄“題海戰(zhàn)術”的機械訓練,用經典構筑學生充盈的內心世界,教會學生審視自我、觀照世界。他用“寫”溝通了文本世界與現(xiàn)實世界:散文閱讀中的反思式寫作,詩歌鑒賞中的鑒賞式寫作,文言文閱讀中的模仿式寫作,“無字書”中的感悟式寫作。閱讀,是與大師的心靈對話,是詩意的徜徉;寫作,是對自己的審視反思,是精神的升華。趙老師開創(chuàng)的“青春讀書課”向我們展示了這種精神的追求與心靈的成長。這一切皆源于趙老師對人的關注。他相信人的潛能,相信學習是自我感悟的過程,因此他注重引導,注重過程,絕不越俎代庖,絕不急功近利。他的關注是全程的,有“走進‘清華境界’——高考之后的一課”可為明證。綠色語文的核心是對學習主體的尊重。漫步在《綠色語文案例集錦》和《綠色作文實例實說》的綠色世界中,感受著充滿生機的課堂,感受著成長中的生命,但覺綠色耀眼,綠意入心。我們收獲的不僅僅是方法,還有啟迪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