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長期從事臨床檢驗工作的專家編寫,內容包括血液學、體液學、細胞學、細胞遺傳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免疫學檢驗等與臨床各科有關的檢驗項目,介紹了各檢驗項目正常值范圍、影響檢驗的因素等,詳細解讀了檢驗結果對指導臨床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治療和預后判斷的重要意義。文字簡練,內容全面,查閱方便,啟發(fā)思路,可作為臨床各科醫(yī)生案頭備用工具書,也可供醫(yī)學實驗室及護理人員、醫(yī)學院校學生、患者及其家屬閱讀參考。本書前言隨著現代醫(yī)學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尤其是計算機網絡技術、激光技術及分子生物學技術在臨床檢驗領域的廣泛應用,各級醫(yī)院實驗室引進了自動化設備,許多檢驗項目實現了自動化檢測,同時新的檢驗項目不斷涌現,并應用于臨床,導致檢驗方法、影響因素及結果正常參考范圍有很大改變。為了方便廣大臨床醫(yī)生更好地了解各類檢驗項目,分析、判斷各項檢驗結果與臨床疾病的關系,適應檢驗醫(yī)學新形勢的發(fā)展,我們在檢驗界前輩及人民軍醫(yī)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查閱大量資料,并結合臨床工作實踐,組織編寫了《檢驗結果臨床解讀》一書。本書共分7章49節(jié),內容涉及臨床血液學、體液學、臨床細胞學、細胞遺傳學、臨床生物化學、臨床微生物學及臨床免疫學。每一檢驗項目包括名稱、方法、正常參考范圍、影響因素及臨床解讀。重點介紹了影響檢驗結果的因素,被測物質濃度的變化與相關疾病的關系,正常生理情況下引起檢驗結果異常的原因。本書可作為醫(yī)學實驗室、臨床醫(yī)療及護理人員,醫(yī)學院校學生,患者及其家屬參閱。感謝叢玉隆教授在百忙中給予細心指導并作序。鑒于本書涉及面較廣,項目多,編者水平有限,書中疏漏和不足之處祈望專家、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