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工程結構損傷原因
1.1.1 概述
1.1.2 工程質量事故
1.1.3 結構的耐久性
1.2 工程結構檢測與鑒定
1.2.1 工程結構現狀調查
1.2.2 結構檢測方法
1.2.3 工程結構鑒定
1.3 工程結構補強與加固
1.3.1 補強與加固特點
1.3.2 補強與加固方法選擇
笫2章 工程結構損傷機理及危害
2.1 混凝土結構損傷機理及其危害
2.1.1 混凝土中的鋼筋腐蝕
2.1.2 混凝土的中性化
2.1.3 混凝土堿集料反應
2.1.4 化學介質的腐蝕
2.1.5 混凝土的凍融破壞
2.1.6 混凝土結構的裂縫
2.1.7 混凝土強度不足的常見原因
2.2 砌體結構損傷機理及其危害
2.2.1 砌體結構的裂縫
2.2.2 砌體結構的變形
2.2.3 造成砌體承載力不足的原因
2.3 鋼結構的損傷機理及其危害
2.3.1 鋼結構的穩(wěn)定問題
2.3.2 鋼材的疲勞破壞
2.3.3 鋼結構的脆性破壞問題
2.3.4 鋼結構的防火與防腐問題
2.3.5 鋼結構的其他缺陷
2.4 地基基礎損傷機理及其危害
2.4.1 概述
2.4.2 地基失穩(wěn)對工程結構的危害
2.4.3 土坡失穩(wěn)對工程結構的危害
2.4.4 軟土地基對工程結構的危害
2.4.5 濕陷性黃土濕陷特征及對工程結構的危害
2.4.6 膨脹土地基變形特征及危害
2.4.7 季節(jié)性凍土地基變形特征及危害
第3章 工程結構檢測技術
3.1 混凝土結構檢測
3.1.1 混凝土強度檢測
3.1.2 混凝土裂縫及內部缺陷檢測
3.1.3 混凝土碳化深度及保護層厚度檢測
3.1.4 鋼筋種類及銹蝕檢測
3.1.5 結構性能檢驗的荷載試驗法
3.2 砌體結構檢測
3.2.1 砌體強度檢測
3.2.2 砌體缺陷檢測
3.3 鋼結構檢測
3.3.1 鋼材強度檢測
3.3.2 鋼結構探傷
3.4 建筑物沉降和傾斜觀測
3.4.1 沉降觀測
3.4.2 傾斜觀測
第4章 建筑物可靠性鑒定
4.1 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
4.1.1 鑒定方法及程序
4.1.2 鑒定的類型
4.1.3 鑒定評級的層次與等級劃分
4.1.4 構件安全性鑒定評級
4.1.5 構件正常使用性鑒定評級
4.1.6 子單元安全性鑒定評級
4.1.7 子單元使用性鑒定評級
4.1.8 鑒定單元安全性及使用性評級
4.1.9 可靠性評級
4.1.10 適修性評估
4.1.11 鑒定報告編寫的內容和要求
4.2 工業(yè)廠房可靠性鑒定
4.2.1 鑒定評級的層次和等級劃分
4.2.2 鑒定評級原則
4.2.3 地基基礎鑒定評級
4.2.4 混凝土結構鑒定評級
4.2.5 砌體結構鑒定評級
4.2.6 鋼結構鑒定評級
4.2.7 組合項目鑒定評級
4.2.8 單元鑒定評級
4.3 建筑結構耐久性評估
4.3.1 鋼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評估
4.3.2 砌體結構耐久性評估
4.3.3 鋼結構耐久性評估
第5章 工程結構的補強與加固
5.1 混凝土結構的補強與加固
5.1.1 混凝土結構的加固原理
5.1.2 加大截面加固法
5.1.3 外包鋼加固法
5.1.4 預應力加固法
5.1.5 改變傳力途徑加固法
5.1.6 粘貼鋼板加固法
5.1.7 裂縫修補
5.2 砌體結構補強與加固
5.2.1 砌體結構裂縫處理
5.2.2 磚墻的加固方法
5.2.3 磚柱的加固方法
5.3 鋼結構補強與加固
5.3.1 構件裂縫處理
5.3.2 連接缺陷及損傷處理
5.3.3 構件銹蝕處理
5.3.4 鋼結構加固的基本原則及一般規(guī)定
5.3.5 改變結構計算圖形的加固
5.3.6 增大構件截面的加固
5.3.7 連接和節(jié)點加固
5.4 地基加固與糾偏
5.4.1 地基與基礎加固技術
5.4.2 糾偏托換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