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shù)文學文學理論歸趣難求:中國古代文論趣范疇研究

歸趣難求:中國古代文論趣范疇研究

歸趣難求:中國古代文論趣范疇研究

定 價:¥23.80

作 者: 胡建次
出版社: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806478868 出版時間: 2005-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377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明代,是“趣”作為我國古代文論審美范疇的盛興期。此時,“趣”范疇除在傳統(tǒng)詩論、詞論中開花結(jié)果外,又伸展到曲論和小說理論批評中。在對詩趣的標樹上,高啟將“趣”與“格”、“意”一起視為詩之“三要”;謝榛將“趣”與“興”、“意”、“理”一起標樹為“詩之四格”;李開先、屠隆、李杭將“意趣”作為詩歌審美之本極力倡導;袁宏道高倡“詩以趣為主”;鐘惺不僅將“趣”界定為詩歌審美表現(xiàn)之本,而且將“趣”提升為人的生命的本質(zhì);王思任則在詩歌諸多審美質(zhì)性要素中獨標一“趣”字,他將“趣”標樹為詩歌審美的最高范疇。在對詩趣審美特征的探討上,湯顯祖見出“趣與游道合”,將詩道與禪道及游交之道會通;吳訥主張“理趣”表現(xiàn)要在“辭意融化”的基礎上;袁宏道對“趣”的審美特征的探討獨具新意,他道出了“趣”的非實體性,與學問之道、邏輯事理互別等特征,并提出“趣”源于自然情性中,是童心爛漫的體現(xiàn);陶明、皤則比譬“興趣如人之精神,必須活潑”,見出了詩趣動態(tài)運行的特征。在對詩趣來源與生成的探討上,趙南星強調(diào)“才與情合而成趣”;謝榛提出“景實而無趣”,強調(diào)化實入虛是得“趣”的有效途徑;李杭認為“意趣匪悟弗邃”,界定“悟”是入乎詩趣的關節(jié);袁中道強調(diào)由“慧”而“趣”;鐘惺又從“性情淵夷”立論“遠趣”的獲得;胡震亨則從“和詩”的角度探討詩趣創(chuàng)造。更令人注目的是,陸時雍、許學夷在大量的詩歌批評實踐中對“趣”作為古典詩論的審美范疇予以了張揚。在詞論方面,陳霆道出了詞趣無優(yōu)劣的原則;錢充治從不同文學之體的藝術(shù)表現(xiàn)的旨趣上,論析詞與詩、與曲相互間的遞變與差異;陳子龍則見出了詞趣審美表現(xiàn)要落足在詞境的基礎之上。在曲論方面,魏良輔將“趣”視為戲曲審美的本質(zhì)所在;何良俊強調(diào)將秾麗雅致之語與不入典雅層面的插科打諢相互融合,使劇作顯示出勃勃的“生趣”;湯顯祖高唱“凡文以意趣神色為主”,將“趣”納入到戲曲審美的質(zhì)性要素系統(tǒng)中;呂天成明確以曲中神韻、情趣作為判分戲曲是否本色的依據(jù);祁彪佳則提出了“境趣”這一概念,對曲中趣味的生成有所探討。在小說理論批評方面,葉晝鮮明地將“趣”闡說為“天下文章”的“第一”之求,并強調(diào)要在藝術(shù)虛擬化的過程中生“趣”;李日華又從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角度論及小說之“趣”的生成及特征。P18-19

作者簡介

  江西豐城市人。上海師范大學文學博士,現(xiàn)在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從事研究工作。為南昌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副教授,文藝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導師,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師。主要從事中國文學批評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已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六十多篇,其中八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和《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轉(zhuǎn)載或摘要。

圖書目錄


引言新時期以來的“趣”范疇研究
第一章“趣”:中國古代文論中的一個核心范疇
一、“趣”在中國古代文論審美范疇中的位置
二、“趣”作為中國古代文論審美范疇的歷史展開
三、“趣”的美學內(nèi)涵及其本質(zhì)特征
四、“趣”作為中國古代文論審美范疇的內(nèi)在網(wǎng)絡系統(tǒng)
第二章“趣”的含義辨析
一、未進入審美范疇系統(tǒng)的“趣”的含義
二、進入審美范疇系統(tǒng)的“趣”的含義
第三章“趣”作為古代文論審美范疇前的衍化
一、先秦兩漢時期“趣”的使用
二、魏晉南北朝時期“趣”作為審美概念的運用
三、唐人對“趣”的運用與理論提升
第四章宋代文論視野中的“趣”
一、“趣”在宋代詩評中的廣泛運用
二、“趣”在宋代詩論中的闡說和提升
三、“趣”在宋代詞評中的引入
第五章金元詩論視野中的“趣”
一、“趣”在金元詩評中的承傳與運用
二、金元詩論、詩法對詩趣理論的闡說與絀繹
第六章明代文論視野中的“趣”
一、“趣”在明代詩評中的廣泛運用
二、古典“趣”論在明代詩論中的全面展開
三、明代中后期三位詩話家的集中評論與闡說
四、“趣”在明代詞論中理論內(nèi)涵的進一步充實
五、“趣”在明代戲曲批評中的引入與闡說
六、“趣”在明代小說理論批評中的引入
第七章清代文論視野中的“趣”
一、“趣”在清代詩評中的廣泛運用
二、古典“趣”論在清代詩論中的深化
三、清代中后期兩位詩話家的集中評論與闡說
四、“趣”在清代詞學批評中的運用與升格
五、“趣”在清代戲曲批評中的運用與拓展
六、“趣”在清代小說批評中的運用與闡說
第八章中國古典詩學視野中的“興趣”論
一、“興趣”的出現(xiàn)及古代詩論家對“興趣”的標樹
二、古代詩論家對“興趣”的審美特征的探討
三、古代詩論家對“興趣”的生成與創(chuàng)造的考察
第九章說“情趣”
一、“情趣”在評人論文中的出現(xiàn)與運用
二、古代文論家對“情趣”的標樹及對“情”與“趣”相互關系的闡說
三、我國古代文人的“情趣”世界
第十章中國古代文論中的“意趣”論
一、“意趣”的出現(xiàn)及其在文學批評中的運用
二、宋以后文論家對“意趣”的標樹
三、宋以后文論家對“意趣”審美特征的探討
四、宋以后文論家對“意趣”創(chuàng)造的考察
第十一章論“理趣”
一、“理趣”的出現(xiàn)及其在文學批評中的運用與闡說
二、“理趣”的層面與意蘊
三、對“理趣”與“理障”的比較考量
第十二章中國古代文論中的“風趣”與“機趣”論
一、古代文學批評對“風趣”的運用與理論闡說
二、古代文學批評對“機趣”的運用與理論闡說
三、“風趣”與“機趣”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第十三章“趣”與“昧”作為古典詩論審美范疇辨析
一、“趣”與“味”作為古典詩論審美范疇的相融相通
二、“趣”與“味”作為古典詩論審美范疇的相異相離
第十四章“趣”作為中國古代文論審美范疇的現(xiàn)代意義
一、啟示文學創(chuàng)作要不斷煥發(fā)主體靈性,張揚
生命自由
二、啟示文學創(chuàng)作要不斷求新求變,加強藝術(shù)
表現(xiàn)力
三、啟示正確看待文學的社會作用,以審美為文學的
價值之所在
四、啟示倡導文學審美的多樣化,反對單一的文學
批評取向
五、啟示反對庸俗的文學之趣,追求健康
的文學趣味
六、啟示文學批評要親近文學現(xiàn)象,拋卻空中樓閣
附錄一:不同形態(tài)的“趣”的比較辨析
附錄二:歷代主要評“趣”論“趣”人物簡介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