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中國古代儒家一部重要經典,大約最后編定于戰(zhàn)國初年。一般認為,是其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收集孔子及其門下學生的言行,整理而成的。其編纂體例并不嚴格,一般來說一條即一章,集章成篇。每篇各章內沒有共同的主題,大致以類相從,從首章首句中取兩字作為整篇的標題?!墩撜Z》不僅記錄了孔子的思想,也記錄了孔子日常生活的細事,兩千多年后,捧讀《論語》仍能看到一個鮮活的文化巨人的形象。如他愛護學生,對學生循循善誘,但即使對自己最得意的學生,也不違背自己為人的原則。顏淵死后,他的父親請求孔子將車賣掉給顏淵買槨,孔子則認為顏淵的父親是為了兒子,談到父子這情,自己的兒子孔鯉死的時候,都沒有買掉車為他置?。涣硗庾约涸鲞^大夫,按禮制出門必須乘車,所以于公共制度和私人情感上來說,都不能賣掉車為顏淡淵買槨,就拒絕了顏淵父親的請求??傊墩撜Z》中孔子即有嚴肅的一面,也有安閑的一面;既有待人的恭謹嚴正,也有面對世事的無奈與尷尬?!墩撜Z》流傳到漢朝,出現(xiàn)了三種版本。一是《魯論語》,魯人所傳,共二十篇,今日見《論語》即由此而定。一是《齊論語》為齊人所傳,共二十二篇。一是《古論語》,漢武帝末年在曲阜孔子故居發(fā)現(xiàn)的,有二十一篇,篇目基本與《魯論語》相同。本書參閱錢穆《論語新解》、楊伯峻《論語譯注》、南懷瑾《論語新解》等譯著,力求簡明扼要,清晰易懂,為讀者閱讀、理論《論語》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