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出生于名門望族,自幼聰穎過人,勤奮好學,五歲有背誦唐詩數(shù)百首,六歲開始系統(tǒng)學習四書五經,十四歲前后縱觀說部、集部、兵家學和雜史等。康有為是一個極具政治抱負的人,三十歲即向光緒帝上書了一篇長達六千字的奏折,提出變法維新的建議,以后又數(shù)次上書,終因變法挫敗而亡命日本??涤袨榈倪@種政治信念,同樣也反映在他的藝術觀中。在他所著的足以在中國書法史上傲世的長篇巨制《廣藝舟雙楫》中,和盤托出了其卑唐尊魏、力糾時弊的變革理念。他以過于偏激和苛刻的觀點力貶帖學,進而大力宣揚魏碑之美,倡導碑學,這在客觀上為當時大興魏碑的注入了一支強心針。基于這樣的理念,康有為的書法創(chuàng)作也必然納入了一條追求宏肆寄崛的軌道。盡管他早年亦曾涉獵唐碑,于“干祿體”下過不凡功夫,但此時的他,卻獨鐘于魏碑。近人馬宗霍云:“南海書法想在六朝中脫化成一面目,大抵主于《石門銘》,而以《經石峪》、《六十人造像》及《云峰山石刻》諸種參之?!彼黧w勢恢宏,筆力雄強,字態(tài)樸厚,氣格開張,具有一種藝術的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