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最講究做人,所以從古代開始,《三字經》先教做人的道理,“人之初,性本善”是從人的本性說起,后來的《增廣賢文》居然開始教人“畫人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說的是對人的防范心理,但這樣做的結果是會做人的仍然不多,歷史上能夠名垂千古的典范更是少之又少。幾千年來,誕生了一代又一代做人的楷模,因為標準不同,把做人的界限搞得越來越模糊了。那么做人真的是沒有規(guī)律可循了嗎?有一天,我從著名的水稻專家袁隆平那里得到了啟發(fā)。做人就好像種水稻,種子的質量好壞是根本,如果我們人生的稻田里能夠多撒下幾顆健康向上,既有利于社會,又有利于個人成長的種子,那么做人的標準問題不就會得到解決了嗎?本書前言為人生準備幾粒偉大的種子在人世間的所有學問之中,有一種學問是最高深、最不容易學習,同時又最不容易模仿的,這個學問就是做人的學問。一個人自降生以來,從社會學來講,他就被賦予了某種使命,這個使命就是做人。一個人在社會的角色可以是總經理,可以是部長,可以是科學家,但從做人的角度來看,這些角色都是其次的,只有做人才是他的本分。中國人最講究做人,所以從《三字經》開始,就先教做人的道理,“人之初,性本善”是從人的本性說起的,后來的《增廣賢文》已開始教“畫人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了,說的是對人的防范心理。小時候,看沃特·迪斯尼的《米老鼠和唐老鴨》的動畫片時,其中有一個場景給人印象很深。說的是幾個小矮人無意中拾到了幾粒神奇的種子,便把它們種在屋后的地里,結果到了晚上,神奇的種子發(fā)芽了,種子長啊長啊一個勁地瘋長,長出來的枝葉又再長出枝芽,長出的藤蔓又再長出藤蔓,它們直沖云天,小矮人們終于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寫到這里,我又想起了另外一個故事,說是有一個父親將幾個孩子叫到身邊給他們每個人一袋種子,讓他們去播種,說好到收獲的時候根據種子的收成情況來確定把財產分給誰。一年以后,大兒子收獲了滿滿的幾車果實。二兒子收獲了滿滿的數袋稻谷,只有小兒子兩手空空地來見父親,說自己種下的種子沒有任何收獲。父親看著誠實的小兒子滿意地笑了,原來他給孩子們的是一袋袋煮熟了的種子。表面看來,大兒子和二兒子收獲了不可能收獲的東西。其實,他們種下的是謊言的種子,所以收獲的必然是謊言;小兒子種下的是誠實的種子,雖然表面上什么也沒有得到,但他卻收獲了人生最寶貴的東西——誠實。由此看來,做人確實是需要研究“種子問題”的,因為每個人都面臨著做人的任務,所以我們選擇怎樣的東西作為人生的種子是十分重要的。我堅持認為,即使你今天七十歲、八十歲,你仍然要注意人生的種子問題,因為我們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人生的每個收獲季節(jié)的開始。假如你是著名的稻谷專家,站在人生即將耕耘的稻田前,該選擇怎樣的種子呢?第一粒種子——好習慣。有什么樣的習慣,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一個具有好習慣的人,他會把勤勞、簡樸、耐心、細致看作是他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看成他人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走到哪里,就會把它帶到哪里,從來不會把這些看作累贅;只要有土地,他就會耕耘,只要有舞臺,他就會歌唱。第二粒種子——好心態(tài)。心態(tài)是人對世界和社會的一種看法,有怎樣的心態(tài),就會產生怎樣的行動。一個具有好心態(tài)的入,他會把失敗看作是命運對他的考驗,把成功看作是一場游戲中的小小獎賞,把給予看作是一種收獲,而把榮華富貴看作是過眼浮云。有好心態(tài)的人,他永遠有積極向上的目標和寬容友善的心胸。第三粒種子——好性格。性格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所表現出的一種個性。一般來說,性格支配行為,有什么樣的性格便會有什么樣的行為。具有良好性格的人,懂得把握人際交際的分寸,有著發(fā)自內心的善意,懂得尊重人,樂意了解人,他愿意結交一切朋友,同時為朋友承擔責任。第四粒種子——好修養(yǎng)。修養(yǎng)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修煉出來的一種良好的道德規(guī)范,它來自思想深處,又表現在人們的一舉一動之中。好修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來自日積月累和滴水穿石的恒心。有著好修養(yǎng)的人,會是你的良師益友,是你人生的知己和引路人。第五粒種子——好口碑??诒侨藗儗τ谒巳粘P蜗蟮囊环N評價,它標志著一個人人緣的好壞、朋友的多少以及魅力的大小。好口碑發(fā)自別人的內心,它是對你日常行為和形象的褒賞,是對你人生影響力及號召力的考驗。好好培養(yǎng)你的人生種子,并把它根植在你生命的土壤中,它將成為你成功做人的五大資本?,F在人們常說,做事先做人。所謂做人,有幾個涵義:一個是完成作為人的自我使命,一個是完成作為人的社會使命。這就意味著,一個人不僅要對自己負責,還要對他人負責,這兩者同樣重要。每個人身上都有著某些與眾不同的東西,而這些東西都成了人的基本角色。從社會的一般角度來看,一個人的口碑、修養(yǎng)、性格、心態(tài)、習慣,都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而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口碑決定一個人的美譽度;而百聞不如一見,修養(yǎng)決定了人們心中的基本印象;性格作為個人特色的一個標志,更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取向;心態(tài)作為人生的基本態(tài)度,影響著人們的日常判斷;而好習慣則影響著一個人的修養(yǎng)年道德水平。請記住,一個好習慣影響一生;一個好心態(tài)幸福一生;一個好性格鑄造一生;一副好修養(yǎng)成就一生;一個好口碑庇佑一生。也許你認為,你已經錯過了人生播種的好年齡;也許你以前沒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種子可以選擇;也許人生一覺醒來,你已經渾渾噩噩地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但沒有關系,人生時時都在播種,時時都在收獲。當一個少年為了他陽光下的花朵而欣喜的時候,你也許應該面對你累累的果實做出某種檢討或判斷。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人到了而立之年,也許應該審視一下自己的人生,看看自己有沒有可能挑選一顆最適合自己的種子,然后用你的全部熱情去澆灌它,相信必有收獲。很久以前,一個年輕人因為自己的一個小小的好習慣而獲得了一份好工作。其實,他只是在應聘工作之后彎下腰撿起了掉在地上的一枚小別針。而與此同時,另一位年輕人只是因為自己的小小疏忽,而失去了自己遠大前程。其實,他只是在匯報部門的業(yè)績時忽略了某個小細節(jié)。于是有的人的一生就這樣被顛覆了,這就是人生的辯證法。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種子和結果之間存在著某種必然的聯(lián)系。在人生的大花園里也是一樣,種子選錯了,就會帶來顆粒無收的惡果;在社會的花園里,種子選錯了,就會泛濫出各種偽劣的罪惡之花。我曾經親眼看見過一位老農因買到假種子而導致顆粒無收時欲哭無淚的慘痛表情,但是我更驚訝于許多人對于日常社會中那些罪惡現象無動于衷的麻木神情。由此可見,選擇一顆好種子并讓它生長、發(fā)芽、開花、結果是何等的不易。莊稼的種子壞了,一年就能看出結果;人生的種子壞了,一生才能看出結果;社會的種子壞了,一代人都會成為犧牲品。不知為什么,寫到這里,我突然想起曾經看過的一部好萊塢恐怖片——《蒼蠅》。說的是一位科學家要把自己的基因通過再造而成為超人。然而,就在基因復制的過程中,有一只蒼蠅進入了復制艙,結果復制出來的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變成了一只巨大的奇丑無比的蒼蠅。但愿在我們社會的一代又一代繁衍過程中,像蒼蠅一樣的丑陋的基因少一點,而人生的好種子,社會的好種子多一點,從而有利于下一代的成長,有利于我們這個社會的進步。我知道,有許多人都曾經和我一樣對人生的本質感到困惑,并在迷茫和思考之中虛度了生命的時光。然而,現在不同了,讓我們把人生當作一個個不斷播種和收獲的過程,隨著播種和收獲的交替,我們會有一天突然明了——人生原來就是這么簡單!當然,這話說著容易,真的要靠自己去體會、去實踐就得下一番功夫了,所以讓我們就此在書中共勉吧。最后,我要告訴大家的是,為自己的人生準備幾粒偉大的種子吧,用你的汗水和心血去澆灌它、培育它,你將收獲一個引以自豪的美麗人生。史晟2005年7月2日于小營半壁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