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詞(Conjunction)又稱連接詞。它既沒有獨立、完整的詞匯意義,也不能像名詞、動詞等實詞那樣可以單獨擔當任何句子成分。連詞主要在詞與詞,詞組與詞組,分句與分句間起某種連接的作用,因此,它是一種地地道道的虛詞(Empty word或Function word)。人們很早就注意到了連詞的特殊功能,在靜詞(相當于名詞)與動詞之后,它成為第三個被劃分出來的詞類,亞里斯多德稱之為不變化詞(syndesmoi)。連詞沒有詞尾變化,作為一種封閉類詞(Closed-classword),其數量也基本保持穩(wěn)定。之所以說“基本保持穩(wěn)定”是因為,一、人們對于起連接作用的某些副詞,如moreover,究竟應歸入連詞,還是仍留在副詞內存在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情況;二、有些詞的用法還在演變的過程中,如like,其連詞地位便有待認可。但對于將連詞作為一個整體歸入封閉類詞,語法家們似乎并無異議。盡管形態(tài)簡單,數量有限,但要掌握各種連詞的不同用法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連詞難,難在如下五個方面:一、因為沒有獨立完整的詞匯意義,有些連詞的用法就會令那些習慣于在英漢詞匯間畫等號的學習者感覺難以把握。二、表示同一邏輯關系有多種連詞可供選擇,如表示因果關系就有for,because,as,since,now that,seeing that,in that,at,that……,but that等,但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卻只有一個連詞是最恰當的,甚至是唯一正確的。這便要求學習者對表示同一邏輯關系的各連詞之間的差異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認識。三、有些連詞可引導一種以上的從句,如that,由它引導的從句可以是主語從句、賓語從句、表語從句、同位語從句、原因狀語從句、目的狀語從句或結果狀語從句。作為關系代詞,它還可以引導語從句;有些情況下這個that可以省略,而有的情況下,這個that又不能省略。同一連詞身兼多職的情況無疑會增加學習者的記憶負擔。四、不僅可以將簡單句變成并列句、復合句或并列復合句,還可以成為句與句間的邏輯紐帶,即連句成篇的重要手段。由于連詞的使用,時間關系、空間關系、因果關系等邏輯關系更為突出,語篇的粘合性(Cohesion)與連貫性(Coherence)均得以增強。中國學生寫作中的一些毛病,如通篇盡是簡單句,文章邏輯混亂,語句欠連貫等似乎都與不善于使用連接詞有關。五、雖然英、漢兩種語言同屬分析性語言(Analytic language),但英語重開鄉(xiāng)合,一般情況下,要表示某種邏輯關系非使用相應的連接詞不可:而漢語重意合,不用或少用連詞也可達到行文流暢的目的。受到母語干擾的英語學習者往往會在該用連詞的地方漏掉了連詞。像“他樂于助人,同學們都很喜歡他”這樣的句子,前半部分是“因”,后半部分是“果”,譯咸英語時就得增添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如as,so。反之,將英語澤成漢語時,為了行文的簡潔,刪除某些連詞也是必要的??墒?,我們的英語學習者在這樣的時候又可能縮手縮腳。本書正是針對中國英語學習者的上述困難與問題撰寫的。在內容與編寫體例上都充分考慮到了學習者的各種需要。為了便于辨別比較,而又易于混淆的連詞并為一組,除給予每個連詞足夠的例證外,還對它們之間的異同以及某些連詞的文體特征作了適當的點評。為了方便學習者查閱,絕大多數連詞均醒目地出現在各個章節(jié)的標題中。除此之外,本書的索引部分還對全書出現的連詞或與連詞相關的短語進行了全面地歸納,仍以that為例,索引中的“1,3,5,28,32,50,65,66,67,68”提示讀者,他可以在第一、第三,直至最后一節(jié),第68節(jié)中,找到that的各種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