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練掌握兩種語言的人都能翻譯。"這個流傳甚廣的錯誤看法導致的一個結果是,世界許多地方缺少筆譯和口譯人才的專門培訓機構,其中也包括中國:那里直到不久以前才萌發(fā)出在大學里專門培訓翻譯人才的初步設想。但是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從事翻譯工作不僅需要具有扎實的相關語言功底和文化知識(也包括自己的語言和文化),而且還需要掌握專門的翻譯能力。這種能力是指:正確領會翻譯任務的意圖、有效分析原文、有針對性地查尋資料、快速熟悉新的業(yè)務和專業(yè)領域、準確估計翻譯委托人和譯文讀者的意愿、選擇適當的翻譯方法、知道怎樣編輯排版,這里僅列舉最重要的幾點。所有這些專業(yè)能力和技能都必須是培養(yǎng)職業(yè)翻譯的內容。而這項工作又要求培訓機構擁有接受過這方面培訓的教師。這些老師不僅要具備很高的母語和外語能力,而且還有盡可能多的親身從事翻譯實踐的經驗和扎實的翻譯理論知識,并且能夠把這些經驗和知識有效地運用到翻譯教學中。最理想的是開設傳授翻譯教學法的獨立課程。但是缺少這種課程的何止是中國,而是全世界。高校培養(yǎng)翻譯人才的任務在許多地方實際上落到了或多或少有些外語教學經驗、卻沒有經過專門翻譯教學培訓的教師身上,他們要靠自己的鉆研獲取必要的翻譯教學知識,但是就連適合此目的的文獻資料也十分匱乏,而且這些資料缺少系統(tǒng)性。為了改變這種令人不滿意的狀況,我在幾年前撰寫了《筆譯和口譯教學手冊》,它于2000年在慕尼黑的Iudicium出版社出版了第一版,2002年出版了第二版。它旨在為從事筆譯課和口譯課的教師提供指南,并為安排課堂練習提供了許多建議。這本書引起的令人欣喜的積極反響證明,我所開辟的路徑看來基本是正確的,即:將傳授翻譯學的基本知識和教學法結合起來,配以挑選出的翻譯素材的實例,以便改進教學質量。由于我本人是接受過培訓的漢德口、筆譯者,并且?guī)资陙韽氖屡嘤柕聺h翻譯的工作(先在柏林的洪堡大學,現在在美茵茨/格爾美斯海姆的約翰內斯·古滕貝格大學),致使我始終懷有一個愿望:為提高中國的筆譯和口譯人員的培訓水平做些貢獻。為此我曾經作為培訓負責人,在中國舉辦了三屆為期一年的口譯強化班,學員是從中國高校德語畢業(yè)生中選拔的。自從我的書出版并且得到中國教師的肯定和使用后,我自然而然地產生了一個念頭:希望能夠有一本專門針對德漢翻譯教學的工作手冊作為對我的這本一般性教學手冊的補充,王京平老師的這本著作正是試圖實現我的這個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