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活豐的意義,必須跳出生命本身,直面死亡;要活著不迷失的方向,必須建立一生的信仰;要實現活著的價值,必須樹立“為社會服務”的理想。本書既然是一本介紹性的通俗讀物,就有必要使讀者能盡量客觀、公允地了解哲學大師,了解他們各種觀點的原貌,因此,作者一般不作任何結論性的評述,而是由讀者自己去作出判斷。我希望讀者朋友在閱讀本書時,一不定期要帶著批判的眼光,對某些大師或流派消極的、悲觀的、不合時宜的觀點,予以明辨,做到批判地吸收,力爭作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人為什么而活?忙忙碌碌的現代人感到越來越迷茫。在機器轟鳴、高樓林立的環(huán)境中,我們?yōu)榱藬[脫繁重的體力勞動、改善自己的生活,日以繼夜地發(fā)明科技,但科技又使人變成機械的一顆螺絲釘,人性喪失了……高度發(fā)達的科技時代,正在把我們帶向一個陌生、冷漠、黑暗、充滿危機的世界。現代人還找不找得到人生的歸宿和目標?這本書將告訴我們前人對人的思考,是不是也能激起你對生命的一點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