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逃避自己的過失、責任,在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是去看心理醫(yī)生,在長椅上舒適地躺下,談自己和自己會變成這樣的原因。這樣做比較昂貴,也比較奢侈。 如果有人這樣對你說:“你所有的煩惱都是因為你幼年時期近乎病態(tài)地迷戀保姆,或者因為你的母親占有欲過強,又或者你的父親對你的要求過分嚴格?!倍懵犃巳绻詾楹苡械览?,你就去看心理醫(yī)生吧——如果你不在乎診療費用,你就一輩子依靠它吧。而且,這顯然又是一個很好的借口。 威廉·考夫曼博士有一篇文章名叫《愚人的精神病醫(yī)學》,揭露了利用大眾的愚蠢來發(fā)財的“心理分析醫(yī)生”??挤蚵┦空f,找心理醫(yī)生醫(yī)治的病人總是“以他的弱點和古怪行為應屬于心理有問題需借助心理分析為借口 ”。 精神病學也樂于為面對成人生活顯得手足無措的人提供合理的解釋,人們更是樂于接受這種解釋,于是所有的困難都可以歸咎于外部因素了。 以前人們怪罪的對象是星座——“我出生在一個壞星座”,或“對發(fā)展沒有幫助的星座”——16世紀的人面對迷惘或失敗時總會這樣說。 但是莎士比亞在《愷撒大帝》中借卡西阿斯之口大膽宣稱:“親愛的布魯特斯不是我們的星座,而是我們自己使我們位卑人低。” 英國歷史上都德王朝的王子有自己的“替罪男孩”。由于王子是不能受懲罰而挨打的,幼年王子不管多么調皮,都不能打他,于是就花錢雇來一個小孩兒替王子受罰、挨打。有許多人都渴望得到這個替身的職位,因為其薪水極高,又能獲得晉升的特權和機會。 王子的替罪羊這一傳統(tǒng)早已消亡。但是那些不成熟的人,仍然具有找尋替罪羔羊的本能沖動。如果他們找不到合適的人便遷怒于他人,于是就會說現代生活不穩(wěn)定、不安全,說這個世界太混亂,總之他們總會找到合適的借口。 前不久,我陪一位頰懂現代藝術知識的朋友去參觀一個藝術展。在一幅看來仿佛很大膽的畫前,我因無知而對朋友說:“我的女兒剛剛三歲,畫得比他要好。如果這也算是藝術,那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了?!?我的朋友立刻回答說:“難道你不理解精神折磨這回事嗎?這幅畫反映的是原子時代帶給人的壓力和困惑!” 是啊,任何畫家缺乏才氣都可以說是因為自己生活在原子時代。 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如果原子時代能給人類帶來希望和成就而不是相反的,那么一個堅強而成熟的人,一個愿意并能夠對自己和自己的行為負責的人,才是這個時代所需的。 一個渴望成熟的人,一定要切記: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勇于承擔后果。不找客觀理由!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