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化的浪潮,現代性的自我矛盾、自我分裂,在人文學術的處境變化中獲得充分的表露。西方人文主義并未能幸運到能逃避其內在矛盾的發(fā)展,因而它自身就是分裂的。文藝復興運動的主題是“人”,它轉變成現代性的哲學表達就是主體性,但是后現代主義今天不但宣稱哲學根本上要放棄追求那個大寫的“真理”,主體性消失了,甚至說“人已死了”。與此相伴的是所謂“生活世界的殖民化”:自然科學特別是技術與市場機制的擴展,迅速地改塑著人文學科的空間,即使是學院體制內部也不能幸免。人文學術今天的悖論是:一方面人類因為迫切需要生產一種創(chuàng)新文化和提供作為選擇的獨特生活方式而特別需要非凡的知識上的努力;另一方面,這種知識生產不僅受制于內部的觀念沖突,而且受制于外部的生存條件。如何破解這個悖論,實在是現代性研究的關鍵之一。毫無疑問,“中國的現代性與人文學術”提示了巨大的研究空間,本叢書以此為目標,并不表示懷抱著短時間內就對它展開全面研究的雄心,而只是在提倡以一種持續(xù)、局部的具體問題之研究,嘗試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地逼近這個目標。對于中國的人文學者而言,無論是中國的現代性,還是現代性語境中的人文學術,都是道地的“為己之學”。所以我們不但相信,假以來日,這項研究一定可以積微為著,有助于我們整體理解現代性,而且相信即使是局部的、以個案為中心的工作,也自有其內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