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自中葉以后,永嘉永強這片土地,英才輩出,二都英橋王氏,簪纓相繼,號稱文學世家,王澈、王激、王叔果、王叔杲、王光蘊、王光美等為其尤其者。 王叔杲(1517-1600),字陽德,號旸谷,明福建布政使司左參議王澈次子。其先于宋末由臺州黃巖遷來永嘉,世居華蓋鄉(xiāng)二都英橋里。他自小聰穎好學,自經史外,凡山經、地志、星歷、堪與之書,無不旁窺心領。嘉靖九年(1530),年十四,其父澈在京師官兵的部郎,遂偕兄叔果隨父至京就學,學業(yè)益進。嘉靖十三年,母潘恭人卒于京師,他待父扶櫬歸葬半山,守廬墓。二十二年癸卯,年二十七舉于鄉(xiāng)。次年,應禮部試未捷。其后,居鄉(xiāng)侍春老父,淡于名利,久不赴考。會倭寇動掠沿海,叔父沛、族史行,均抗倭死。他認為戰(zhàn)守不筑營厽,進退無據,難以立于不敗之地,建議筑永昌堡,并董理其事,堡成,遂為一方屏障,使鄉(xiāng)里獲得了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