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部分 鈑金
第1章 制作鈑金零件
1. 1 鈑金方法
1. 2 過程中的步驟
1. 3 鈑金工具欄
l. 4 以鈑金特征來設計
1. 5 基體法蘭
1. 6 鈑金特征
1. 6. 1 鈑金特征
1. 6. 2 平板型式特征
1. 7 斜接法蘭
1. 8 邊線法蘭
1. 9 薄片
1. 10 平板型式
1. ll 切除
1. 11. 1 在折疊的狀況下切除
l. 11. 2 展開與折疊
l. 12 鈑金成形工具
1. 12. 1 標準工具
1. 12. 2 使用標準成形工具
1. 12. 3 成形工具如何運作
1. 12. 4 復制與修改成形工具
1. 12. 5 建立一個自定義的成形工具
1. 13 折彎角度
1. 14 工程圖中的鈑金零件
1. 15 閉合邊角與斜接法蘭
1. 15. l 具有斜接法蘭的個別邊緣
1. 15. 2 閉合邊角
1. 16 在平板型式下設計
1. 17 現(xiàn)有的環(huán)狀物
1. 18 利用對稱
1. 19 手動間隙切除
1. 20 斷開邊角
1. 21 轉折特征
1. 22 練習1:鈑金折彎
1. 23 練習2:鈑金件間隙
l. 24 練習3:平面上的飯金
1. 25 練習4:鈑金法蘭與折彎
l. 26 練習5:對稱架鉤
第2章 將零件轉換成鈑金件
2. l 飯金課題
2. 2 轉換舊版本的鈑金零件
2. 3 辨識折彎法
2. 4 打開IGES文件
2. 4. l 文件模板
2. 4. 2 記錄文件
2. 5 使用切口特征
2. 6 新增折彎來取代折角
2. 7 鈑金特征
2. 7. 1 新的特征
2. 7. 2 在狀態(tài)間轉換
2. 8 修正
2. 9 圓錐與圓柱的展開
2. 10 流程計劃
2. 10. 1 折彎
2. 10. 2 配置
2. 11 練習6:輸入與轉換
2. 12 練習7:流程安排
第3章 在裝配體環(huán)境中制作鈑金件
3. l 鈑金課題
3. 1. 1 由上而下裝配法
3. 1. 2 過程中的步驟
3. 2 環(huán)境中的鈑金件
3. 3 在裝配體中添加一個新的零件
3. 4 在環(huán)境中建立邊線法蘭
3. 5 在環(huán)境中建立斜接法蘭
3. 6 褶邊
3. 7 編輯裝配體
3. 8 練習8:在裝配體中的鈑金
3. 9 練習9:折彎與褶邊
3. 10 練習10: 關聯(lián)性的U形螺栓
3. 11 練習11:管狀支架
第II部分 復雜零件模型
第4章 復雜模型塑造(一)
4. l 簡介
4. 2 范例研究:瓶子
4. 3 掃描和放樣的差異
4. 4 掃描
4. 5 建立一個通過自由點的樣條曲線
4. 5. 1 在空間中輸入點
4. 5. 2 從文件中讀取數(shù)據
4. 5. 3 編輯曲線
4. 6 掃描
4. 6. 1 掃描對話框
4. 6. 2 顯示中間區(qū)域的截面
4. 7 標簽外形
4. 7. l 庫特征
4. 7. 2 庫特征的參考
4. 7. 3 調色板特征的參考
4. 8 非平面的路徑工作
4. 9 變化圓角
4. 9. 1 制作圓角的其他方法
4. 9. 2 新增分割線
4. 9. 3 面圓角
4. 10 分析幾何
4. 10. 1 曲率概念
4. 10. 2 顯示曲率
4. 10. 3 相交曲線
4. 10. 4 斑馬條紋
4. 10. 5 曲率連續(xù)圓角
4. 11 制作標簽外框圓角
4. 12 選擇邊緣
4. 12. 1 循環(huán)的概念
4. 12. 2 多厚度設定薄殼
4. 13 性能考慮
4. 14 螺紋外形
4. 14. 1 建立螺旋線
4. 14. 2 與結束端面對齊
4. 15 沿著模型邊緣掃描
4. 15. 1 沿相切路徑前進
4. 15. 2 路徑不相切的結果
4. 16 3D草圖
4. 16. 1 夾角參考面
4. 16. 2 多條輪廓線的掃描
4. 16. 3 在非平面上使用異型孔向導
4. 17 練習1:沒有引導線的掃描
4. 17. 1 開口銷
4. 17. 2 曲別針
4. 18 練習2:連接器
4. 19 練習3:掛鉤托架
4. 20 練習4:螺絲起子
4. 21 練習5:撬胎棒
4. 22 練習6:3D草圖
4. 23 練習7:平面建立3D草圖
4. 24 練習8:異型孔向導與3D草圖
第5章 復雜模型塑造(二)
5. l 基本的放樣
5. 1. l 過程中的步驟
5. 1. 2 范例
5. 1. 3 相切條件的控制
5. 1. 4 練習例題
5. 2 使用派生草圖和復制草圖
5. 3 復制草圖
5. 4 派生草圖
5. 4. 1 建立派生草圖
5. 4. 2 定位派生草圖
5. 4. 3 兩方向拉伸
5. 5 復雜的放樣
5. 6 其他技術
5. 6. 1 過程中的步驟
5. 6. 2 復雜而圓角
5. 7 練習9:撥火鉗
5. 8 練習10:派生草圖
5. 9 練習11:復制草圖
5. 10 練習12:漏斗
第6章 使用曲面
6. 1 曲面工作
6. 1. 1 曲面定義
6. 1. 2 過程中的步驟
6. 1. 3 剪裁曲面
6. 1. 4 建立縫合曲面
6. 1. 5 成為實體
6. 2 復雜圓角
6. 2. 1 多重半徑圓角
6. 2. 2 復雜邊線圓角
6. 2. 3 沿相切面進行
6. 3 等距曲面
6. 4 延伸曲面
6. 5 隱藏/顯示實體
6. 6 交叉曲線與樣條曲線
6. 7 填充曲面
6. 8 修復輸入曲面
6. 9 練習13:曲面模型
6. 9. l 刪除面
6. 9. 2 不同的方法:剪裁
6. 9. 3 曲面圓角
6. 10 練習14:吊索導環(huán)
6. 11 練習 15:使用輸入曲面與替換表面
6. 12 練習16:使用曲面
第III部分 復雜裝配體模型
第7章 由上而下裝配法
7. 1 由上而下裝配法
7. 2 過程中的步驟
7. 3 關聯(lián)特征
7. 3. 1 設計思路
7. 3. 2 編輯零件
7. 3. 3 零件在編輯時的顯示
7. 3. 4 變更
7. 3. 5 注意的地方
7. 4 建立關聯(lián)中的零件
7. 4. 1 在裝配體中添加一個新的零件
7. 4. 2 插入新零件的結果
7. 5 在裝配體中建立零件
7. 6 打開Button零件
7. 6. 1 居中放置的平面
7. 6. 2 平板特征
7. 7 裝配體復制
7. 8 衍生的變化
7. 8. 1 在關聯(lián)外
7. 8. 2 將零件置入關聯(lián)中
7. 9 斷開外部參考
7. 9. 1 斷開與鎖住外部參考
7. 9. 2 刪除外部參考
7. 9. 3 編輯特征
7. 9. 4 基體特征
7. 10 練習1:由上而下裝配法
7. 11 練習2:關聯(lián)中的特征
7. 12 練習3:零部件復制
7. 13 練習4:水平儀裝配體
7. 14 練習5:由上而下裝配體的3D草圖
第8章 在裝配體中工作
8. 1 在裝配體中工作
8. 2 有效率的裝配體
8. 3 配合快捷方式
8. 4 配合定義
8. 4. 1 在打開的文件中使用配合定義
8. 4. 2 裝配體中的配合定義
8. 5 新增配合參考
8. 6 特征調色板零件
8. 7 配合定義限制
8. 8 插入及配合零部件概述
8. 9 裝配體配置
8. 9. 1 專用術語一覽
8. 9. 2 新增裝配體配置
8. 9. 3 壓縮零部件
8. 9. 4 由配置移動零部件
8. 10 裝配體設計表格
8. ll 建立新的設計表格
8. 11. 1 零部件表頭
8. 11. 2 配合條件表頭
8. 11. 3 多余的字段
8. 11. 4 編輯設計表格
8. 12 配置屬性
8. 13 改變零部件配合條件
8. 14 裝配體中的草圖配置
8. 15 輕化壓縮零部件
8. 15. l 大型裝配體設定
8. 15. 2 建立輕化壓縮零部件
8. 15. 3 裝配體打開后
8. 15. 4 最好的習慣
8. 15. 5 輕化狀態(tài)的圖標
8. 15. 6 比較零部件狀態(tài)
8. 16 練習6:配合條件與裝配體運動
8. 17 練習7:使用配合定義
8. 18 練習8:裝配體的配置
8. 19 練習9:裝配體設計表格
8. 20 練習 10:配置裝配體
第9章 編輯裝配體
9. 1 編輯裝配體
9. 2 主要課題
9. 3 編輯作業(yè)
9. 4 打開裝配體時的錯誤
9. 5 SolidWorksExplorer
9. 5. 1 窗口編排
9. 5. 2 操作
9. 5. 3 文件管理選項
9. 5. 4 使用SolidWorks Explorer
9. 5. 5 替換零部件
9. 6 零部件屬性
9. 7 修改裝配體結構
9. 7. 1 解除子裝配體
9. 7. 2 將零部件升級或降級
9. 7. 3 以零部件新增子裝配體
9. 8 嵌入零部件
9. 8. l 編輯子裝配體
9. 8. 2 打開于裝配體
9. 9 裝配體特征
9. 10 連續(xù)鉆孔
9. 11 替換與修改零部件
9. 12 在多個用戶下的環(huán)境工作
9. 13 解決裝配體問題
9. 13. 1 錯誤的配合條件
9. 13. 2 查看從屬關系
9. 13. 3 利用屬性管理器來檢查配合條件
9. 13. 4 配合條件可視化顯示
9. 13. 5 修復嵌入特征
9. 13. 6 過多定義的配合條件與零部件
9. 13. 7 配合診斷
9. 14 利用另存新文件來替換零部件
9. 15 從裝配體得到的信息
9. 15. l 適時的獨立特征
9. 15. 2 父子關系
9. 15. 3 重新排序與返回棒
9. 16 控制裝配體的尺寸
9. 17 重新命名零部件
9. 18 智能扣件
9. 18. 1 扣件的默認值
9. 18. 2 扣件菜單
9. 18. 3 改變智能扣件
9. 19 鏡向零部件
9. 19. l 鏡向或復制
9. 19. 2 配合中的對稱
9. 20 練習11:裝配體錯誤
9. 21 練習12:裝配體特征
9. 22 練習13:裝配體方程式
9. 23 練習14:鏡向零部件
9. 24 練習15:使用SolidWorks Explorer
9. 25 練習16:異型孔向導和智能扣件
9. 26 練習17:子裝配體中的工作
第10章 型心和型腔
10. 1 建立模具或鑄模
10. 2 使用縮放比例和曲面
10. 2. l 建立延展曲面
10. 2. 2 建立縫合曲面
10. 2. 3 使用曲面
10. 3 拔模分析
10. 4 使用型腔的選項
10. 4. 1 過程中的步驟
10. 4. 2 型腔
10. 4. 3 分割零件
10. 4. 4 衍生變動
10. 4. 5 另一種方法
10. 4. 6 使用基體零件
10. 5 練習18:模具型腔
10. 6 練習19:使用型腔與曲面
10. 7 練習20拔模分析
10. 8 練習21:分割零件
10. 9 練習22:使用型腔
10. 10 練習23:使用一個基體零件
10. 11 練習 24:使用分割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