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前言
第1版前言(摘錄)
緒論
第一部分 結構力學原理
第1章 受力分析
1.1 力的特性
1.2 靜力平衡
1.3 力的合成
1.4 力的分解與合成
1.5 力多邊形
1.6 平面桁架的圖解分析
1.7 平面桁架的代數分析
第2章 力的作用
2.1 力和應力
2.2 彎曲
2.3 變形
2.4 變形和應力:關系和問題
2.5 直接應力的設計應用
2.6 動力特性
2.7 工作狀態(tài)和極限狀態(tài)
第3章 梁和框架研究
3.1 力矩
3.2 梁的荷載和支反力
3.3 梁中的剪切
3.4 梁的彎矩
3.5 梁中彎矩的方向
3.6 梁性能的列表值
3.7 抗彎力的形成
3.8 梁中的剪應力
3.9 連續(xù)梁和約束梁
3.10 具有內部鉸的結構
3.11 受壓構件
3.12 剛框架
3.13 靜不定結構的近似分析
第4章 截面特性
4.1 形心
4.2 慣性矩
4.3 慣性矩的傳遞
4.4 綜合特性
4.5 截面特性列表
第二部分 木結構
第5章 木制跨越構件
5.1 結構木材
5.2 抗彎設計
5.3 梁的剪力
5.4 承壓
5.5 撓度
5.6 托梁和椽木
5.7 屋面板和樓面板
5.8 膠合層板制品
5.9 木纖維制品
5.10 其他木結構制品
第6章 木柱
6.1 實心鋸成木柱
6.2 木柱設計
6.3 木支柱結構
6.4 壓彎柱
6.5 其他受壓木構件
第7章 木結構的連接
7.1 螺栓連接
7.2 釘接
7.3 其他緊固裝置
第三部分 鋼結構
第8章 鋼結構制品
8.1 鋼結構的設計方法
8.2 鋼制品的材料
8.3 鋼結構制品的類型
第9章 鋼梁和框架構件
9.1 梁的設計因素
9.2 抗彎設計
9.3 鋼梁的剪力
9.4 梁的撓度
9.5 梁的屈曲
9.6 安全荷載表
9.7 集中荷載對梁的影響
9.8 鋼框架中可供選用的樓板
9.9 鋼桁架
9.10 平跨預制桁架
第10章 鋼柱和框架
10.1 柱的截面形式
10.2 長細比和端部條件
10.3 柱的安全軸向荷載
10.4 鋼柱的設計
10.5 受彎柱
10.6 柱框架和連接
10.7 梁柱框架
第ll章 鋼結構連接
11.1 螺栓連接
11.2 螺栓連接需要考慮的因素
11.3 螺栓連接設計
11.4 螺栓框架連接
11.5 螺栓桁架連接
11.6 焊縫連接
11.7 焊縫連接的設計
第12章 輕型鋼結構
12.1 輕型鋼產品
12.2 壓型鋼板
12.3 輕型鋼結構體系
第四部分 混凝土結構和砌體結構
第13章 鋼筋混凝土結構
13.1 概述
13.2 梁:工作應力方法
13.3 特殊梁
13.4 板
13.5 梁中的剪力
13.6 鋼筋的錨固長度
13.7 撓度控制
第14章 平跨混凝土體系
14.1 板梁體系
14.2 梁的設計總則
14.3 單向托梁結構
14.4 井格結構
14.5 雙向實心板結構
14.6 特殊平跨體系
第15章 混凝土柱和框架
15.1 壓力效應
15.2 混凝土柱的設計總則
15.3 混凝土柱的設計方法和設計輔助
15.4 混凝土柱的特殊問題
15.5 梁柱框架
第16章 基礎
16.1 淺基礎
16.2 墻基礎
16.3 柱基礎
16.4 柱腳
第17章 砌體結構概述
17.1 砌塊
17.2 砂漿
17.3 基本結構的考慮因素
17.4 結構砌體
17.5 過梁
第18章 結構砌體的設計
18.1 無筋結構砌體
18.2 配筋砌體:總則
18.3 砌體柱
第五部分 強度設計
第19章 強度設計法
19.1 強度法和應力法
19.2 計算荷載
19.3 抗力系數
19.4 設計方法的發(fā)展
第20章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強度設計
20.1 強度法的一般應用
20.2 抗彎分析和設計:強度法
20.3 柱
第21章 鋼結構的強度設計
21.1 彈性和非彈性性能
21.2 連續(xù)梁和約束梁中的塑性鉸
第六部分 建筑物結構體系
第22章 結構總則
22.1 概述
22.2 恒載
22.3 建筑規(guī)范對結構的要求
22.4 活載
22.5 側向荷載
第23章 實例1
23.1 概述
23.2 木結構的重力荷載設計
23.3 側向荷載設計
23.4 鋼結構和砌體結構方案
23.5 桁架屋面方案
23.6 基礎
第24章 實例2
24.1 重力荷載設計
24.2 側向荷載設計
24.3 鋼結構和砌體結構方案
第25章 實例3
25.1 概述
25.2 結構選擇
25.3 鋼結構的設計
25.4 桁架樓面結構方案
25.5 桁構排架的抗風設計
25.6 剛性鋼框架需要考慮的因素
25.7 砌體墻結構需要考慮的因素
25.8 混凝土結構
25.9 基礎設計
習題答案
參考文獻
譯后記
簡化設計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