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世界各國法律二十世紀西方法哲學思潮研究

二十世紀西方法哲學思潮研究

二十世紀西方法哲學思潮研究

定 價:¥37.00

作 者: 張文顯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叢編項: 法學家書坊
標 簽: 法哲學

ISBN: 9787503659201 出版時間: 2006-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558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在課題進行的全部過程中,本人自覺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來處理西方哲學這一法學理論資源,用馬克思主義法學原理和方法論作為評價西方法學的基本標準。在此前提下,我堅持以下研究態(tài)度和研究方法:第一,科學的態(tài)度,即盡可能地占有充分的第一手資料,實事求是地確定西方法哲學流派的“本真”意義,不隨意取舍和解釋資料;既不“六經(jīng)注我”,也不“我注六經(jīng)”,反對實用主義;不簡單地肯定一切,也不簡單地否定一切。第二,審視、反思和批判的態(tài)度,即不盲目認同和被動接受;堅持用批判的眼光對待每一種觀點,每一個法學家,每一個法哲學流派,試圖通過敏銳的批判達到深刻的理解。第三,比較的方法,即對西方法哲學流派之間進行比較分析,并注意把理論觀點和理論體系的比較與對它們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影響的比較結合起來。第四,歷史的方法,即既歷史地再現(xiàn)又歷史地評價西方法哲學的理論和方法。第五,宏觀綜合與微觀分析結合,宏觀綜合研究主要針對各種法哲學思潮的歷史、社會、文化和實踐背景,政治立場,理論走向,一般特征等。微觀分析主要針對具體范疇和觀點。第六,采用首先將西方法哲學思潮分解為流派和理論熱點或基本理論,然后逐一研究的分析結構。

作者簡介

  張文顯,1951年生于河南省鎮(zhèn)平縣,1982年吉林大學法學院研究生畢業(yè),獲法學碩士學位,1983年至1985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從事法哲學和法律社會學研究。1995年以來,發(fā)表論文百余篇,自著或主編《當代西方法哲學》、《法學基本范疇研究》、《法律社會學》、《法的一般理論》、《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理論和方法論》、《政治與法制: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和法制建設的理論思考》、《二十世紀西方法哲學思潮研究》、《法理學》等論著。 現(xiàn)任吉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副校長,兼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南京大學教授、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法理學研究會副總干事、中國人權研究會理事、中國高級檢察官教育基金會理事、中美法學教育交流委員會委員、國際法律哲學和社會哲學協(xié)會中國執(zhí)委。

圖書目錄

序言
     緒論--西方法哲學總論
     一 法哲學解析
     二 西方法哲學的研究對象和范圍
     三 西方法哲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四 西方法哲學的歷史
     上  篇
     二十世紀西方法哲學主要流派
     引 論
     第一章 新自然法學派
     一 古代自然法思想傳統(tǒng)
     二 古典自然法
     三 自然法學的復興
     四 新托馬斯主義法學
     五 世俗的新自然法學
     第二章 新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派
     一 分析實證主義法學傳統(tǒng)
     二 純粹法學
     三 新分析法學
     第三章 社會法學派
     一 社會法學派的形成和發(fā)展
     二 社會連帶法學
     三 社會工程法學
     四 利益法學
     五 自由法學
     六 現(xiàn)實主義法學
     七 伯克利學派
     第四章 社會哲理法學派
     一 古典哲理法學派
     二 新康德主義法學
     三 新黑格爾主義法學
     第五章 新馬克思主義法學派
     一 新馬克思主義法學的本質特征
     二 法在社會結構中的定位
     三 法與意識形態(tài)
     四 法的階級性和相對自主性
     第六章 經(jīng)濟分析法學派
     一 經(jīng)濟分析法學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
     二 經(jīng)濟分析法學的基本概念
     三 科斯定理及其應用
     四 波斯納經(jīng)濟分析舉要
     五 波蘭斯基經(jīng)濟分析案例
     六 對經(jīng)濟分析法學的評價
     第七章 新自由主義法學派
     一 自由主義傳統(tǒng)與新自由主義的生成
     二 哈耶克的自由主義法哲學
     三 諾錫克的自由主義法哲學
     第八章 制度法學派
     一 制度法學的理論宗旨和目標
     二 制度法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三 制度法學的本體論
     第九章 其他法學流派
     一 存在主義法學
     二 行為主義法學
     三 批判法學
     四 統(tǒng)一法學
     下  篇
     二十世紀西方法哲學重大理論熱點
     引 論
     第十章 法的模式(要素)
     一 律令-技術-理想模式論
     二 規(guī)則模式論
     三 規(guī)則-政策-原則模式論
     第十一章 法律與道德
     一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
     二 法律與道德有無必然聯(lián)系
     三 法與道德的難題
     四 道德的法律強制
     第十二章 法的效力
     一 邏輯的效力觀
     二 倫理的效力觀
     三 事實的效力觀
     四 心理的效力觀
     第十三章 守法與違法
     一 公民守法的道德義務
     二 公民反抗法律的問題
     第十四章 責任與懲罰
     一 法律責任的本質
     二 哈特的法律責任論
     三 懲罰的目的、理由、對象和限度
     第十五章 權利和人權
     一 法學史上的權利觀念
     二 選擇論和利益論
     三 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四 人權概念和人權理論
     第十六章 自由、平等與法律
     一 自由的概念
     二 自由與平等的沖突
     三 公平的機會均等論
     四 自由與平等的相對論
     五 法律限制自由之證成
     第十七章 表達自由
     一 表達自由的結構和功能
     二 明顯的當前危險論
     三 自主主體論
     第十八章 正義
     一 正義之作用
     二 相對正義論
     三 形式正義論
     四 社會正義論
     五 資格正義論
     六 公平與效益
     第十九章 法治
     一 西方歷史上的法治思想和理論
     二現(xiàn)代法治的含義和意義
     三 法治理論模式和法治理想
     四 法治與自由裁量
     附錄一 外文參考書目
     附錄二 中文參考書目
     附錄三 西方法哲學研究論文和中文譯文索引
     后 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