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2005年5月,由青鋒任團長,方軍、宋秀娥,呂勇、張越、曹京珍等組成的中國國院法制辦行政復議考察團,對韓國的行政復議制度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考察和訪問?,F(xiàn)在者面前的這本小冊子,就是這次韓國之行的主要成果之一。本書介紹的主要內容,是韓的行政復議制度。在韓國,行政復議被稱之為“行政審判”。在韓文中,用“行政審判”這幾個漢字述,甚至在韓文中的發(fā)音也與漢語“行政審判”的發(fā)音非常近似。由于韓國同時存在行審判與行政訴訟,如果直譯為“行政審判”,容易使人誤以為這就是韓國的行政訴訟。此,為了便于中國讀者理解,本書從制度的實體角度統(tǒng)一將韓國的“行政審判”表述為政復議。行政復議制度是韓國非常重要的法律制度,是其主要的行政救濟渠道。僅從韓國國務總理行政復議委員會每年審理2萬多起行政復議案件,而韓國一年的行政訴訟案件的總數(shù)只有1萬多件的情況看,這個事實是顯而易見的。韓國的行政復議制度的特色之一是,政府總理及各部(稅務等部門除外)的行政復議案一交國務總理行政復議委員會審理并議決。該委員會法定人數(shù)50人,其中政府委.5(包委員長1人,由韓國法制處處長兼任;常任委員2人,由總理提名、總統(tǒng)任;指名委2),民間委員45名(包括22名大學教授、20名律師及其他界別3人)。該委員會的辦機構為國行政復議管理局,定編55人,設在韓國法制處,具體辦理國務總理行政復委員會管的案件。韓國行政復議委員會的運作機制設計得比較嚴密,政府擁有主導權,委員長及常任在案件的審理過程中發(fā)揮一定的主導作用;參加決策的委員以民間委員居多,其決策比客觀、公正;辦案人員專業(yè)化,委員選自本專業(yè)杰出人士;辦事人員作為參謀、助手,公務員,能夠保證操作的專業(yè)化和業(yè)務的連續(xù)性。此外,韓國在行政復議制度設計上,定行政復議委員會在行政訴訟中不當被告,這樣就減少不利于其發(fā)揮作用的外部制度性素。這些就使得行政復議委員會具有效率高、權威性強的特點。本書的成形,是訪問基礎上研究整理的結果??疾靾F先后訪問了韓國法制處、韓國務總理行政復議委員會、韓國行政復議管理局、韓國法制研究院,釜山市政府、釜山市府行政復議委員會、釜山市政府法制擔當官室、韓國海洋水產部釜山海洋水產廳。從考團訪問的單位看,涵蓋了韓國行政復議組織體系中的不同類型的機關:既有中央政府的政復議委員會及其辦事機構,又在地方政府的行政復議委員會及其辦事機構;既有可能為行政復議被申請人的地方政府,又有可能成為行政復議被申請人的中央政府部門。其還旁聽了韓國國務總理行政復議委員會正在進行的案件審理活動。從考察團拜會的人,包括了韓國行政復議組織體系中的各個崗位的人員:既有中央政府行政復議委員會的委長、常任委員,又有地方行政復議委員會的政府委員、民間委員;既有中央政府行政復機構的局長、審判審議官、業(yè)務主管和普通辦事人員,又有地方政府行政復議機構的擔官和具體辦事人員。同時在訪問過程中,我們充分利用車上、路上、餐桌上的機會,與國行政復議管理局熟悉業(yè)務的陪同人員進行了車輪式輪番詢問,從中韓行政復議制度的較出發(fā),緊緊圍繞韓國行政復議制度的設計思想,按照韓國行政復議的具體操作環(huán)節(jié)、全面、深入、具體地了解了韓國的行政復議制度的許多細節(jié)。本書是國內專門介紹一個國家的行政復議制度的一次嘗試,也是我們初次對一國行復議制度進行靶向性的深入研究。盡管我們在較短的時間里,盡己所能,比較充分地了了韓國行政復議制度的基本內容,但中韓兩國客觀上畢竟是兩個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不的國家,加之語言上的障礙、翻譯上的困難,我們不能斷言本書的每一句話、每一個細的介紹都是十分準確、嚴密的,了解韓國情況的讀者也許會發(fā)現(xiàn)某點描述根本不是那么事兒,我想,這也正是我們期望讀者予以指正的原因。不管怎樣,我們還是希望本書的世,會多少激發(fā)一些國內致力于行政法治研究與實務的同仁們的靈感,鼓勵學有余力的者從理論與實務的結合部入手,高起點、多層面、具體、深入地介紹國外行政法律體中的能操作、可借鑒的內容,為我國行政法治事業(yè)的繁榮提供思路、營養(yǎng)和素材。感謝韓國法制處金善旭處長、樸世鎮(zhèn)次長、政策弘報管理室俞炳勛室長,感謝韓國政復議管理局尹長根局長、審判審議官李相枯、李廷奎先生、尹南基先生,感謝釜山政法務擔當官室行政復議擔當李東漸先生,感謝翻譯洪惠律小姐,他們的熱情接待和耐心答,彌補了法條與實際、理論與實務之間容易察覺但難以避免的縫隙,填補了一項法律度的實際運行中所不可缺少的來自實務界的、只有一線操作人員才能洞悉的機制和機理面的內容。沒有他們的幫助,本書或許仍能面世,但其支離破碎的程度顯然無法達到比基礎上的借鑒所必需的可操作性要求。這本小冊子的形成是考察團全體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宋秀娥副處長為整個考察過的外事交流、考察團的整個行程作了大量的工作,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有機會得以將本奉獻給讀者。曹京珍女士擔負了考察團全程的記錄和錄音工作,這是我們核對有關觀點、終形成書稿的重要保障。對整個訪問過程,我們都有比較詳細的影像記錄,這對于直觀了解韓國行政復議制度的運作有很大幫助,這些都是呂勇同志的功勞。代表團的青鋒、軍、張越同志承擔了本書的具體寫作任務,特別是張越同志整理了文稿和錄音,作了大的基礎性工作。此外,徐運凱同志還為本書作了一些資料性工作。最后,非常感謝中國法制出版社祝立明社長、杜佐東主編及該社的其他同志對本書出版予以的大力支持。作者二oo五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