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煨蓮(1893.10.27-1980.12.23),原名業(yè),字鹿岑,譜名正繼,號煨蓮,英文學名William。福建侯官(今閩侯)人。著名歷史學家。洪煨蓮幼學于家,1910年入福州鶴齡英華書院,1915年赴美留學,1917年獲美國俄亥俄韋斯良大學文學士學位,1919年獲哥倫比亞大學文碩士學位。1920年畢業(yè)于紐約協(xié)和神學院,獲神學士學位。1920-1922年在美國巡回演講,爭取美國友好人士援助中國抵抗日本強占青島。1923年受燕京大學之聘,協(xié)助哈里·盧斯為燕京大學在北平西郊建造新校舍募得巨款,當年返回北平,參與新校舍建設,并任燕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在燕京大學執(zhí)教的二十三年期間,曾歷任文理學院院長、歷史系主任、圖書館館長、研究院文科主任等職。1924年受燕京大學之命與哈佛大學協(xié)商,為創(chuàng)立哈佛燕京學社和爭取查爾斯·馬丁·霍爾的亞洲文化教育事業(yè)基金做出了重要貢獻。1925年赴哈佛大學講學。1930年回國,任燕京大學國學研究所所長兼導師。1933年、1940年先后獲得美國俄亥俄韋斯良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和名譽神學博士。在燕京大學期間兼任哈佛燕京學社引得編纂處總編輯二十多年,1937年獲巴黎茹理安(儒蓮)獎金。1941年12月與陸志韋、趙紫宸、鄧之誠等人被日軍逮捕入獄,次年出獄后拒絕為日偽工作。1945年燕京大學復校,仍任歷史系教授。1946年赴哈佛大學講學,1947年任夏威夷大學客座教授,1947-1948年任哈佛大學東亞語文系客座教授。1948年起擔任哈佛燕京學社研究員。1958年兼任新加坡南洋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1973年獲美國匹茲堡大學“中西文化學術交流倡導者獎狀”。洪煨蓮在1928年任燕京大學圖書館館長期間,精心制定圖書館管理制度,注意國內外新版書刊和明清史志善本圖書的采購,在圖書目錄方面也有很大的改進。洪煨蓮博聞強識,治學嚴謹。非常重視工具書的編纂與應用,自創(chuàng)“中國字庋擷法”,著《引得說》,用以編纂各種引得,在他的主持下,哈佛燕京學社引得編纂處編纂經、史、子、集引得六十四種,八十一冊,為學術界提供了很大便利。為引得所做的《禮記引得序》、《春秋經傳引得序》、《杜詩引得序》,文字從數(shù)萬言到近十萬言,考訂有關學術源流,匯集相關論述,論述版本流傳演變,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洪煨蓮對于杜甫的詩與生平、《蒙古秘史》、《史通》等都有深入獨到的研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洪煨蓮畢生致力于教育事業(yè)和中西文化交流事業(yè),為發(fā)展燕京大學、創(chuàng)立哈佛燕京學社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主要論文有:《引得說》、《利瑪竇的世界地圖》、《禮記引得序》、《春秋經傳引得序》、《杜詩引得序》、《蒙古秘史源流考》(英文)、《史通點煩篇臆補》、《再論杜甫》(英文)等。著作有《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杜甫》(英文專著)、《洪業(yè)論學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