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品題即對人才的評論,可以說自古有之,尤其是在魏晉時期,成為風靡一時的文化風尚。它將大多數(shù)士大夫裹挾其中,史稱“臧否人物”。這一風氣,從東漢末年開始興起,于魏晉達到鼎盛,其影響波及整個南北朝時期。所謂品題,主要是通過言談話語、行為舉止、儀表風度等外在表象,對人物內在的氣質性格、品德才能以及未來仕途的發(fā)展作出評價。所評人物以士人為主體,涉及社會主要階層——上至皇帝、大臣,下至處士、僧侶,甚至士兵。這一風尚之所以產生,主要是薦舉制選官制度所致。隨著變相世襲制度的發(fā)展(九品中正制)和玄學思潮的興起,人物品題的價值觀亦由講究政治實用轉向注重人才審美,由重“德才”轉向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