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1.室內污染物控制與通風
1.1 非工業(yè)污染物及控制
1.2 局部通風
1.2.1 局部送風
1.2.2 局部排風
1.3 全面通風
1.3.1 全面通風的氣流組織
1.3.2 全面通風的基本微分方程
1.3.3 全面通風量的確定
1.4 置換通風
1.4.1 置換通風的原理
1.4.2 置換通風的特點
1.4.3 置換通風系統(tǒng)送風量的確定
1.5 事故通風
1.6 自然通風
1.6.1 自然通風的作用原理
1.6.2 室內、外溫差作用下的自然通風
1.6.3 室外風力作用下的自然通風
2.濕空氣的性質及處理
2.1 濕空氣的物理性質和狀態(tài)參數
2.1.1 濕空氣的組成
2.1.2 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和道爾頓定律
2.1.3 濕空氣的狀態(tài)參數
2.2 濕空氣的焓濕圖
2.2.1 焓濕圖的制作
2.2.2 濕球溫度和露點溫度
2.3 空氣處理過程
2.3.1 幾種典型的空氣處理過程
2.3.2 兩種不同狀態(tài)的空氣混合過程的計算
3.房間的熱濕負荷
3.1 熱舒適與室內計算條件
3.1.1 熱舒適方程和舒適區(qū)
3.1.2 室內設計條件的選擇
3.1.3 室內設計參數
3.2 室外氣象和室外計算條件
3.2.1 室外空氣溫、濕度的變化規(guī)律
3.2.2 室外空氣計算參數
3.2.3 太陽輻射對建筑的熱作用
3.2.4 室外空氣綜合溫度
3.3 通過圍護結構的得熱量及其形成的冷負荷
3.3.1 得熱量與冷負荷
3.3.2 通過圍護結構的得熱所形成的冷負荷
3.4 室內熱源、濕源的散熱散濕形成的冷負荷和濕負荷
3.4.1 設備散熱形成的冷負荷
3.4.2 照明得熱形成的冷負荷
3.4.3 人體散熱與散濕形成的冷負荷與濕負荷
3.4.4 其他濕源散濕形成的濕負荷及潛熱冷負荷
3.5 空調房間送風量的確定
3.5.1 送入房間的空氣的狀態(tài)變化過程
3.5.2 夏季送風狀態(tài)點及送風量的確定
3.5.3 冬季送風狀態(tài)點與送風量的確定
4.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
4.1 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分類
4.1.1 按空氣處理設備設置情況分類
4.1.2 按負擔室內空調負荷所用的介質來分類
4.1.3 根據集中式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處理的空氣來源分類
4.2 新風量的確定和空氣平衡
4.2.1 新風量的確定
4.2.2 室內空氣的平衡
4.3 基本空調系統(tǒng)介紹
4.3.1 全空氣空調系統(tǒng)
4.3.2 變風量空調系統(tǒng)
4.3.3 半集中式空調系統(tǒng)
4.3.4 局部空調機組
5.空調系統(tǒng)的設備
5.1 空氣熱濕處理設備類型
5.2 直接接觸式熱濕交換設備的選擇
5.2.1 空氣和水直接接觸時的熱濕交換原理
5.2.2 空氣和水直接接觸時的狀態(tài)變化過程
5.2.3 噴淋室的類型和結構
5.2.4 噴淋室的設計
5.2.5 噴淋室的維護
5.3 冷卻、加熱、蒸汽盤管
5.3.1 盤管的結構和安裝
5.3.2 冷卻盤管的計算
5.4 常用空氣濕處理設備
5.4.1 等溫加濕
5.4.2 等焓加濕設備
5.4.3 空氣的減濕
5.5 空氣凈化處理設備
5.5.1 概論
5.5.2 空氣過濾器的過濾機理
5.5.3 空氣過濾器的性能
5.5.4 空氣過濾器簡介
5.6 空氣分配設備
5.6.1 空氣自由射流的流動規(guī)律
5.6.2 回(排)風口的氣流流動
5.6.3 送風口的形式和氣流組織
5.7 空調系統(tǒng)冷熱源設備
5.7.1 冷水機組
5.7.2 冷水循環(huán)泵
5.7.3 蓄冷設備
5.7.4 鍋爐
6.系統(tǒng)管路設計
6.1 管道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
6.1.1 沿程阻力
6.1.2 局部阻力
6.2 通風管道的水力計算
6.2.1 計算的一般原則
6.2.2 系統(tǒng)的管內流速
6.2.3 計算例題
6.3 管路特性和風機特性對空調系統(tǒng)運行的影響
6.3.1 管路特性曲線
6.3.2 風機特性曲線
6.3.3 風機的工作點
6.3.4 風機的功率確定
6.4 管路設計和布置中的若干注意問題
7.空調系統(tǒng)的運行調節(jié)和節(jié)能
7.1 定風量空調系統(tǒng)的運行調節(jié)
7.1.1 室內負荷變化時的調節(jié)
7.1.2 全年氣候的運行調節(jié)方法
7.2 空調系統(tǒng)的自動控制
7.2.1 自動控制系統(tǒng)的組成
7.2.2 中央空調系統(tǒng)的典型控制
7.3 變風量系統(tǒng)的運行調節(jié)
7.4 風機盤管系統(tǒng)的全年運行調節(jié)的方法
8.通風空調系統(tǒng)的消聲、防振和防火排煙
8.1 通風空調系統(tǒng)中的噪聲及其物理量度
8.1.1 噪聲的物理量度
8.1.2 通風空調系統(tǒng)的噪聲源
8.1.3 通風空調系統(tǒng)的噪聲衰減和控制
8.1.4 消聲器的確定和種類
8.2 通風空調系統(tǒng)的防振
8.2.1 基本概念
8.2.2 減振器計算
8.3 空調系統(tǒng)的防火排煙
8.3.1 防火概念
8.3.2 建筑防火和防煙分區(qū)
8.3.3 空調系統(tǒng)的防火排煙措施
8.3.4 防火排煙方式
9.通風空調系統(tǒng)的測定和調整
9.1 風量測定
9.1.1 管內風量測定
9.1.2 風口風量測定
9.2 局部排風罩性能測定
9.3 系統(tǒng)風量調整
9.4 室內靜壓調整
9.5 冷卻設備的冷量測定
9.6 加熱設備的熱量測定
9.7 室內空氣條件的測定
9.8 噪聲與防振檢測
9.9 故障及其排除
附錄1 居住區(qū)大氣中有害物質的
最高容許濃度
附錄2 濕空氣的密度、水蒸氣壓力、含濕量和焓
附錄3
附錄3.1 部分城市空調室外計算干、濕球溫度
附錄3.2 模比系數ai
附錄3.3 部分城市日較差
附錄3.4 我國主要城市的經緯度
附錄3.5 計算太陽輻射強度的系數(ASHRAE)
附錄3.6 地面反射率Pg
附錄3.7 部分城市夏季各朝向墻面的太陽輻射強度
附錄3.8 上海市外墻的負荷溫差
附錄3.9 上海市屋面的負荷溫差
附錄3.10 外墻的夏季熱工指標
附錄3.11 屋面的夏季熱工指標
附錄3.12 部分城市玻璃窗傳熱的負荷溫差
附錄3.13 窗戶的構造修正系數Xg
附錄3.14 上海市透過單層鋼框玻璃窗的太陽總輻射負荷強度
附錄3.15 內遮陽系數Xz
附錄3.16 設備、器具散熱的冷負荷系數
附錄3.17 照明散熱的冷負荷系數
附錄3.18 一名成年男子的散熱量(w)和散濕量(g/h)
附錄3.19 人體散熱的冷負荷系數
附錄4 風機盤管實驗數據
附錄5
附錄5.1 Y一1型離心噴嘴
附錄5.2 噴水室熱交換效率實驗公式的系數和指數
附錄5.3 表面式冷卻器的傳熱系數和阻力經驗公式
附錄5.4 水冷式表面式冷卻器的E’值
附錄5.5 Jw型表面冷卻器技術數據
附錄5.6 空氣加熱器的傳熱系數和阻力試驗公式
附錄5.7 SKZ型空氣加熱器技術數據
附錄5.8 活塞式冷水機組結構
附錄5.9 離心式冷水機組結構
附錄5.10 螺桿式冷水機組結構
附錄6 通風管道統(tǒng)一規(guī)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