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春,男,1935年4月生,吉林九臺人。研究生學歷,副教授,水文工程地質專業(yè)。在中國地質科學院從事溫泉、礦泉水研究25年,對遼東半島、山東省半島、山海關、北戴河、松遼平原、華北平原、江浙地區(qū)、太行山、燕山、秦嶺、大巴山、昆侖山、唐古拉山溫泉、西藏羊八井溫泉和北京小湯山溫泉等進行野外調查和科學研究。負責中國“華北地區(qū)地下熱礦水分布形成和利用”、“北京熱水礦水放射性水”等課題。參加兩項國家重點科研項目“西藏羊八井地熱資源評價”和“青藏鐵路水文工程地質調查研究”,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參加寶成鐵路巖質邊坡穩(wěn)定性調查研究等十余項科研任務。出版發(fā)表60余篇學術論文和文章。1990年6月發(fā)表在《資源開發(fā)與保護》。其中“華北平原地下熱水礦床分布規(guī)律及形成”被《中國科學技術文庫》收錄,發(fā)表在《中國地質報》的“飲用水源與氟病防治”被《世界學術文庫》收錄。發(fā)表在《物探與化探》的“華北平原地下熱水中的鐵離子”,1994年11月被美國辦的世界著名情報刊物《化學文摘》摘要發(fā)表,全世界發(fā)行。1988年1月發(fā)表在《中國煤田地質》的“偃龍煤田龍門熱礦水的成因探討”,1992年4月被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所主辦的《地質地球化學》礦泉水地球化學研究專輯報道。正式代表國家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用中英文出版發(fā)表兩篇學術論文,全世界發(fā)行。在國內出版論文主要有“北京小湯山熱礦水成因初步探討”、“羊八井地熱田水文地球化學特征”等,其中21篇獲獎。在鄭州煤田地質學院和中南科技學院任教十余年,1985年是學院先進工作者。1986年被九三學評為河南省先進個人。被《中國當代地球科學家大辭典》、《中國當代高級科技人才詞典》、《中國教育專家名典》、《中華英模大典》和《世界名人錄》等收錄。四十年來,通過科研與教學、理論與實踐,經過不斷地總結與提高,對地熱成因、礦泉水研究、石油分布規(guī)律和地方病防治有很深的造詣和獨到見解。在地熱溫泉研究等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