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學質量保證
引言
定義
內在質量控制
外在質量評估
第一部分 細菌學檢查方法
第一章 血液
引言
菌血癥可發(fā)生在何時何地
采集血液標本
血培養(yǎng)基
血培養(yǎng)的過程
第二章 腦脊液
引言
標本的采集和轉運
肉眼檢查
顯微鏡檢查
初步鑒定
藥物敏感試驗
第三章 尿
引言
標本采集
培養(yǎng)及結果解釋
定量尿培養(yǎng)結果的解釋
鑒定
藥敏試驗
第四章 糞
引言
病原學和臨床特點
合理使用實驗室資源
糞便標本的采集和運送
糞便標本的性狀和常規(guī)檢查
糞便標本的增菌與接種
腸道病原體的培養(yǎng)基
初次分離
分離物的初步鑒定
微生物的最終鑒定
血清學鑒定
第五章 上呼吸道感染
引言
咽喉部的正常菌群
咽喉炎的致病菌
標本的收集和運送
直接顯微鏡檢查
培養(yǎng)和鑒定
藥物敏感性試驗
第六章 下呼吸道感染
引言
最常見的感染
痰液標本的收集
痰液標本的實驗室處理程序(非結核感染)
結核分枝桿菌的培養(yǎng)
結核桿菌培養(yǎng)結果的解釋
實驗室安全性要求
第七章 性傳播疾病
引言
男性尿道炎
女性生殖道標本
生殖器潰瘍標本
第八章 膿性滲出物、創(chuàng)傷和膿腫
引言
常見的臨床情況和最常見的病原菌
標本的收集和運送
肉眼檢查
顯微鏡檢查
培養(yǎng)
鑒定
藥敏試驗
第九章 厭氧菌細菌學
引言
根據對氧氣的需要量進行的細菌分類
細菌學
第十章 抗菌藥物敏感試驗
引言
抗菌藥物敏感試驗的基本原則
臨床“耐藥”和“敏感”的定義——三級分類法
常規(guī)藥敏試驗的適用場合
可供臨床實驗室常規(guī)藥敏試驗選擇的藥物
改良Kirby-Bauer法
直接和間接藥敏試驗的比較
影響紙片擴散法抑菌區(qū)大小的技術因素
質量控制
第十一章 血清學試驗
引言
質量控制方法
血清學反應
梅毒血清學試驗
熱凝集試驗
抗鏈球菌溶血素“O”試驗(AsO)
細菌抗原試驗
第二部分 培養(yǎng)基與試劑
引言
病原菌,培養(yǎng)基和診斷試劑
血液
腦脊液
尿液
糞
上呼吸道
下呼吸道
排除性傳播疾病的泌尿生殖器標本
膿和滲出物
中級微生物實驗室培養(yǎng)基和診斷試劑的推薦表
推薦閱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