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教育與網絡“觸電” 一位身處窮鄉(xiāng)僻壤的農村教師,在應試教育中拼殺了十幾年,在高呼“素質教育”卻只實施“應試教育”的鬧劇中,糊里糊涂地消磨了自己的寶貴的青春,這使他對教師這個職業(yè)已經產生了一種絕望和徹底的厭倦,而在“教育在線”這個網絡平臺上的一次偶遇,令他重新找到了自我,他慶幸自己遇上了網絡,遇上了“教育在線論壇”,這個平臺為他的教育事業(yè)開了一扇新的門,讓他呼吸到了更自由更清新的空氣——張菊榮、焦曉駿編著的《發(fā)生在教育在線的故事》一書向我們講述了一群與網絡結緣的教師在“教育在線論壇”所發(fā)生的點點滴滴,記錄了一些發(fā)生在“教育在線”背后的鮮為人知的故事。該書將內容分成了五大板塊,分別從五個不同角度講述了“教育在線論壇”的成長與發(fā)展?!坝|網時節(jié)”講述人們與“教育在線”觸電時的美麗瞬間;“燃情歲月”見證了“教育在線”成長的足跡;“在線人物”向我們展示了他們的人生風采;“緣分天空”讓天南地北的人們走在了一起;“你評我說”,為“教育在線”的成長護航。 雖然在網絡中,虛擬是人們進行交流的一種方式,然而在這個論壇中發(fā)生的故事卻不是虛擬的,而是真實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所有小故事的背景都是基于蘇州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長朱永新發(fā)起推動的“新教育實驗”。借助網站推廣新教育實踐是一種“低成本擴張”的革新舉措,它悄悄地改變著教育的內核。新教育實驗引發(fā)了一場教育界的震動,影響像漣漪一般蔓延開來,《發(fā)生在教育在線的故事》以文字的形式將這些美妙的漣漪記錄了下來。 書中一位教師曾這樣評價“教育在線論壇”:“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卻給了我整個海洋;我原想擷取一枚紅葉,你卻給了我整片楓林?!本W絡平臺內容的豐富性足以讓每一個瀏覽者駐足觀賞,汲取自己所需。“外在的成績只是楓樹上的幾片葉子。我最能感受到的是自己內心年輪成長的聲音?!币粋€網絡論壇帶給教師的不僅是表面上教育成績的變化,還有自己內心的微妙波動。 這里的故事,有的出自名人手筆,更多的是名不見經傳的網友所述,從文字上講,有的是大手筆寫小文章,有的卻甚至比較稚嫩。但這里的故事,原本不是用筆寫的,原本不是用鍵盤來打的,而是用腳走出來的,用心譜寫的,所以需要用心來閱讀。用心閱讀,我們就會讀懂什么是成長,我們就會感受激情,感受生命。教育在線,一個網絡平臺,讓處在天南海北,互不相識的人們走在了一起。網絡是虛擬的,但故事是真實的:一群走在教育實驗前沿的教育工作者是如何通過網絡來實現他們的創(chuàng)新的。在“教育在線”,教師可以放下自己的教鞭,一改平日里呆板的書卷氣,還原一個放松的自我?!栋l(fā)生在教育在線的故事》一書把一個網絡教育論壇的成長過程清晰地展現在了我們的面前,總結了網絡論壇發(fā)展中的得失,提供了一些寶貴的文字資料。教育與網絡聯姻,是中國教育事業(yè)的一大喜事,更是一件幸事。它為教育事業(yè)的改革與發(fā)展開辟了一個嶄新的領域。《發(fā)生在教育在線的故事》的作者們來自教育系統的四面八方,他們任教的教學科目多種多樣,執(zhí)教的學校各具特色。他們的情感表達也體現出一種紛繁多彩的特質,一種別樣的自在感,因為他們說的都是自己的故事。這種既專業(yè)又多樣化的特點,使得他們的作品內容既相對統一又不拘一格,作品的情感色彩多彩而不蕪雜,樣式多樣而不零亂??梢哉f,全書的情感脈絡就沿著教育在線給出的一條線性規(guī)律而延伸變化,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情感美。說這《發(fā)生在教育在線的故事》新鮮,就在于它繁而不鬧的情真意美。整部書稿的字里行間流淌著感恩的純真情調,作品的情愫綿而不纏,表達得激情飛揚。率直、純真的感情流露是這《發(fā)生在教育在線的故事》最基本的情感表達方式,也是這《發(fā)生在教育在線的故事》的情感基調。打開書本,我們可聞聽到字里行間彰顯出來的、作者們因有意外收獲而發(fā)出的興奮喜悅的尖叫之聲,這是他們在教壇長期耕耘后,發(fā)現了教育在線這個巨大的可以昭示各自個性的虛擬空間而發(fā)出的歡呼。一如《教育在線,點燃了我的希望之火》結尾所說:“來到在線,是個偶然,更是個美麗的邂逅。因為來到這里,我得到了更多的學習機遇;因為來到這里,我感受到濃濃的友情;因為來到這里,有這么多的同行者一路攙扶;因為來到這里,我的生命寫滿了無言的感動……”作者們都很坦率,也很實在,他們從內心喜歡教育在線。教育在線給他們以機遇、友情、攙扶和感動,他們感到欣慰,感到知足,感到被肯定與承認后而產生的前所未有的喜悅。于是,作者們縱情地歌唱起來了,情感在渾然不覺中真實地流露開來??纯次恼碌拿志颓宄耍骸督逃诰€,我的綠色家園》、《教育在線,我親愛的朋友和導師》、《教育在線,我的至愛》、《我的金鞭子——教育在線》、《教育在線,一泓教育的清泉》等等,作者們無不以近乎虔誠的態(tài)度來寫他們眼中的這個網站。《發(fā)生在教育在線的故事》的新鮮,還體現在作者們深刻地挖掘了自己對教育在線情感的另一面,即對自己平時在教學生活中所處的位置作了一次大轉換:從無私教誨而被感恩的對象,變成為因在教育在線獲得超越自身的謚美的歌者。歌聲一如既往地飛揚著,感動著自己也感動著讀者。因為,他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可網站卻給了他們“整個海洋”;他們“原想擷取一枚紅葉”,可網站卻給了他們“整片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