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誠,溫州世誠實業(yè)有限公司的老總,邂逅了其初戀女友小楠。天堂的午夜,倆人被燈紅酒綠的心情燈紅酒綠著。公司被例行查帳,趙世誠心中難免有鬼。而小楠卻又香風一般的消失了……趙世誠被拘留,其公司被責令停產整頓。阿青,世誠公司的一名財務人員,又是趙世誠亡妻之弟媳的妹妹,就這樣一位平淡的女人,卻最懂得遵守愛情。女人為救這個男人,在父兄面前長跪不起!富貴而歸故鄉(xiāng)的趙世誠回鄉(xiāng)投資過程中,偶遇老校友小瑟——小城里的一位下崗女工,免不了一番男女情事。這期間,趙世誠卻又得遇小楠……縣紀委要員的女兒鞠硯,作為政府方駐企代表成員之一,被安排進了趙世誠的合資公司,趙世誠卻想借合資之便弄一出官商勾結的把戲……一個成功男人,四位至性至情的優(yōu)美女人,他們該有怎樣的結局……本書前言每個男人女人都要被婚姻洗白——兼做《情到中年無覓處》后記大家都熟悉這種心理吧?一個西裝革履的男人或一個粉妝艷抹的女人出門前,胸前總想再添點胸針或手間再拿個拎包什么的,如果,不這樣做,就像積欠了誰什么似的。我也是這樣。寫了三十多萬字的趙世誠和他的幾個女人,似乎還嫌不足,總想再對朋友們說些什么。自己的這本書,原是自娛自樂、無心插柳的,然而,始料未及的是,它在網上初載時,便是掌聲居多,在新浪等著名網站上更是突破一百五六十萬的點擊率。而且,許多女性讀者把它讀成了自己的枕頭男人……現(xiàn)在,感謝出版社,讓它付梓成書了,這使我以及許許多多支持我的網友們都松了一口氣。今天下午,我和同學在繁華的市中心行走,望著街道兩旁逼人的浮華,曾笑著對同學說:“生活中的好東西太多了,但好象離我們都很遠?!蓖瑢W亦笑。這一切,如同愛情。在生活里,玫瑰花香無數(shù),然愛情有幾朵?愛情,她美,是因為可遇而不可求;愛情,她善,是因為她只能可遇而不可求;愛情,她真,還是因為她只能可遇而不可求。愛情,我對它還有另一份解釋。她,先是可求而不可遇,后來才知道她的可遇而不可求,再后來就是不可遇她也不可求她了。于是,愛情是且只能是緣,而緣又是什么呢?緣,不僅是一種相知相惜,有時更含有相舍相忘的意思。愛情,且需穿過婚姻的巷子,而每個男人女人都要被婚姻洗白的。所以,愛情只是因為歌頌而永恒。偏偏,男女間最美妙的事莫過于——女人只想邂逅自己的心情男人,而男人同樣只是在尋找與自己智性水準和內心風景接近的女子。因此,浮華世界里就有了我這樣的文字。從真、從善、從美著手,這是我的哲學觀,也是我的文字觀。寫情,就讓男人女人心底還對愛情殘留著一見鐘情的那絲沖動。寫性,在欣賞、享受的同時更不可或缺那份平等、尊重的美感。寫錢,……寫官,……凡此種種——我在書里所體現(xiàn)的這些,無非是想烙上一份不同于他人的、只以“小牽”為底色的文字,為自己,也為自己所尊重的現(xiàn)代文學。同時,也想熨燙誰的一縷靈魂,因為,只有在文字里,我才能一絲不掛。我對待這篇小說,如同對待我的詩、我的散文。此書是從2003年底開始動筆的,一稿封筆于2004年上半年,約60萬字。多在工作之余斷斷續(xù)續(xù)地寫,有點不誤正業(yè)的味道。由于是第一次寫書,書中的許多情節(jié)多無章法或定數(shù),大多數(shù)是邊寫邊設計的,經常遇到想不起來寫什么情節(jié)而擱筆的寂寞。當然,沒有情節(jié),文字再美也沒什么用。二稿完成于2005年8月,刪了十幾萬字吧,為了自己,也為了讀者,我心中其實很想再修改的,但當時自己的心已不安靜了,時間上也不允許了,只好有些意猶未盡地交稿。想起《紅樓夢》經過十年嘔心瀝血,更不知道多少次刪改,我輩應該臉紅。在趙世誠的結局上,本想再續(xù)寫的,比如說趙世誠去國外尋妻,或者說去庵里請阿青還俗,這些,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作者同讀者的心一齊跳動的,一樣希望作品的主人公同他的心愛女人生活在一起。但生活中,像趙世誠,像小楠,像阿青,像鞠硯,像小瑟,像小牽,總會被寂寞的竹籃收攏去的……還有,我在書中安排了許多伏筆,是為了以后有機會改編成文學劇本而設的。在這里,我先要感謝朋友,來溫十年,對溫州人敢為天下先之風氣感受良多,我所要感謝的朋友中,就有這樣的一位企業(yè)家——姜芳潮先生,感謝他多年來對我兄弟般的支持和幫助。我還要感謝許多從不曾見過面的網友對我的支持,是你們給了我信心,也是你們,陪我一起給了這書以生命。比如說,南方網上的許多網友,包括湘女瀟瀟版主;同樣感謝的朋友還有很多:愛睡覺的水晶貓(北京)、吉普賽女狼(山東)、小妖(天津)、可兒(廣州)、魚兒(廣州)、月光如水(杭州)、迷糊女人不明白(內蒙古)……甚至還有國外的朋友,這里限于篇幅,無法一一列舉,但對于相識或不相識的朋友們給我的幫助與鼓勵,我是銘記于心的。我的其他小說也正在連載或創(chuàng)作中,希望能夠繼續(xù)得到大家的支持,在這里,小牽真誠地說一聲“謝謝”了(我的Q號:329420221)!作者在這里必須要做慎重聲明的是,本書情節(jié)皆屬虛構,切勿對號入座,若有雷同,純屬巧合!今夜開始為這書作后記,我邊打字邊瀏覽張愛鈴的散文,張愛鈴說:“有個西方作家(是蕭伯納么?)曾經抱怨過,多數(shù)女人選擇丈夫遠不及選擇帽子一般的聚精會神,慎重考慮。再沒有心肝的女子說起她“去年那件織錦緞夾袍”的時候,也是一往情深的?!蔽易x到這句話,想偷笑。偷笑過后呢,還想偷笑。如果,張愛鈴能讀到她的同鄉(xiāng)的這本《情到中年無覓處》,她會有像我讀她時的那份偷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