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教育教育學理論新課程物理教與學

新課程物理教與學

新課程物理教與學

定 價:¥17.00

作 者: 余文森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叢編項: 新課程教師必讀叢書·教與學系列
標 簽: 教育學

ISBN: 9787533440800 出版時間: 2005-04-01 包裝: 簡裝本
開本: 小16開 頁數(shù): 203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對于物理教育問題,事實上,我們國家在教學研究上還是有比較多的積累的。但是在物理課程研究領域,無論是在理論認識還是實踐操作方面,還存在比較明顯的不足。這基本上是目前物理研究者的共識。然而,在物理教育研究上,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教育理論與物理教學的結合。教育理論絕不足灰色的,在當前中國教育轉型的大背景下,亟需用教育理論思想來指導具體學科的教學研究。當然,這對教育理論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從教育理論的高度,結合具體的教學問題進行物理教育的系統(tǒng)研究,是我一直思考并將作為今后一段時間研究重點的問題。這本書只是這種思考的初步成果,它還不完善,但是已經形成了一個研究的框架和思維方式的雛形,即以當前正在進行的課程改革運動為背景和載體,以中學物理教育實踐為研究對象,從教育基本理論的視角,將教師和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看成是一種生命活動,并追求其獨特的意義而建立起來的關于中學物理的比較系統(tǒng)的教育理論體系。

作者簡介

  余文森,教育學教授。1963年7月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1985年畢業(yè)于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系?,F(xiàn)為教育部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課程專家工作組核心成員,教育部新課程教學專業(yè)支持工作項目組召集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guī)劃國家重點課題“新課程與學習方式轉變”實驗研究分課題負責人,教育部少數(shù)民族貧困地區(qū)教育培訓專家組成員。鄭金洲,男,河北泊頭人,1965年11月生,教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研究所副所長,全國教育基本理論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出版了多部專著。先后獲全國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等。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中國物理教育變革
 一、中國古代的物理教育
 二、1840-1949年的物理教育
 三、新中國物理教育的發(fā)展
第二章 走進中學物理新課程
 一、中學物理新課程的教育價值
 二、聚焦“科學素養(yǎng)”
 三、物理新課程的目標和內容
第三章 現(xiàn)代學習理論簡介
 一、多元智力理論
 二、建構主義理論
第四章 中學物理教學設計
 一、中學物理教學設計理念
 二、教學模式導向
 三、新課程下的教學模式介紹與運用
 四、教學藝術風格
第五章 中學物理探究式課堂教學
 一、中學物理探究式課堂教學誕生的背景和基礎
 二、中學物理探究式課堂教學概述
 三、中學物理探究式課堂教學實驗模式初探
 四、中學物理探究式課堂教學的策略
第六章 中學物理實驗教與學
 一、實驗在物理教與學中的作用
 二、物理實驗教學設計的新理念
 三、演示實驗教學理論基礎初探
第七章 物理學史與中學物理教與學
 一、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引入物理學史的作用
 二、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引入物理學史的策略
第八章 創(chuàng)新教育與中學物理教與學
 一、創(chuàng)新精神與中學物理教與學
 二、創(chuàng)新教育與教師生存方式的變革
 三、創(chuàng)新教育與學生生存方式的變革
第九章 中學物理教與學的評價改革 
 一、課程評價理念的變革
 二、課程評價的內容
 三、評價方案的變革
第十章 現(xiàn)代綜合理科課程的興趣與初中物理教與學
 一、現(xiàn)代綜合理科課程誕生的國際國內背景
 二、早期綜合理科課程試驗的三種模式
 三、上海初中科學新課程試驗
 四、國家科學課程試驗
余論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