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的修訂過程中,我們力圖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探討中國近代教育的產生和發(fā)展,從教育與政治、經濟的互動及中外文化教育的碰撞和交融等視角來考察中國教育近代化的進程,在此基礎上確定了中國近代教育發(fā)展的四條基本線索:一是封建主義舊教育的動搖、改良和形式上的被廢除;二是資本主義新教育的萌生、發(fā)展及其與封建教育的矛盾和斗爭;三是帝國主義奴化教育的侵入、擴張及其與中國落后的封建教育的相互勾結;四是廣大人民群眾反對為反動勢力服務的文化教育的斗爭。第二,教育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具有相對獨立性,有自身發(fā)展的邏輯和規(guī)律。基于這種認識,本書以我國近代學制(癸卯學制)的建立為界標,分上下兩編,上編論述我國近代學制建立前的教育實踐活動與思想,下編論述我國近代學制建立后的教育實踐活動與思想。第三,盡可能吸收近年來中國教育史研究的新成果,尤其是對洋務教育、教會教育、維新教育、清末“新政”時期和辛亥革命時期的教育等部分的內容進行了增補和充實。在論述有關問題的過程中,既保留了沿用已久的典型性資料,也引用了近年來散見于各處,包括博士、碩士學位論文中新發(fā)掘、新披露的重要史料。第四,本次修訂重擬了框架目錄和正文中的部分標題,個別地方重新劃分了層次;每章增列了思考題,以便于學生自學和復習;全書引文統(tǒng)一改為頁下注;凡引用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均用最新版本進行了核對;此外,還增加了若干幅圖片資料,以使本書圖文并茂,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