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至1949年的中國史,都屬于中國近代史的范圍,而以五四運動為標志,又可把近代史劃分為前后兩個時期。1949年以后,中國歷史才進入現代的行程?!缎率兰o高等學校教材·歷史學專業(yè)基礎課程系列教材:中國現代史》論述1919年至1949年的歷史而稱作“中國現代史”,是沿襲近幾年習用的名稱,也是高等學校課程表上一直還在使用的名稱。實事求是,是歷史研究和編寫的一條基本原則。這也是我國史學的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我國古代有見識的史學家,雖然有時代的階級的局限性,但還是大多崇尚“直書”,反對“曲筆”,即主張寫信史。有人甚至為此犧牲了生命。他們對寫信史的意義也是相當了解的。任何一個階級的政治家、思想家,都要總結歷史經驗,用以指導本階級、階層或集團的行動。但也只有從真實的歷史資料中,才能總結出較正確的歷史經驗,從而吸取有用的東西。馬克思主義者是最有遠見和大公無私的,沒有剝削階級的偏見。歷史工作者只有采取馬克思主義的態(tài)度,才能真正把實事求是的原則貫徹到底。本書是力求貫徹這一原則的。當然做到實事求是是需要有各種充分的條件。在可能的條件下盡量寫信史,這是本書的一個優(yōu)點??茖W的生命在創(chuàng)新。如果科學工作者總是穿新鞋走老路,科學的生命也就停止了。自然科學如此,社會科學也如此。但歷史科學有它的特點和難處。史學工作者面對的是過去的資料,整天跟故紙堆打交道,怎能創(chuàng)新呢?這就需要有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見識和功夫。所謂“化腐朽為神奇”,并不是神秘的魔法,也不是主觀主義的“自由創(chuàng)造”,只要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充分占有材料,并把二者很好地結合起來,就可以逐步做到。人們的認識是無止境的,社會現實要求史學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參考資料和歷史經驗的總結也是無止境的。因此歷史研究的創(chuàng)新是無窮無盡的。當然,對歷史資料,史學工作者只能給以新的解釋,而不能加以抹殺或歪曲。并且這種解釋只能是歷史資料中所含有的,而不是史學工作者硬加的。史學研究上的創(chuàng)新只能如哥倫布的發(fā)現新大陸,不能如瓦特的發(fā)明蒸汽機?!缎率兰o高等學校教材·歷史學專業(yè)基礎課程系列教材:中國現代史》的作者注意到在實事求是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在全書的體系上,在具體史實的分析和結論上,都有不少新的處理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