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tǒng)走向近代:中國科學文化史上的阮元》的第一個特點是,作者把阮元生活在“康乾盛世”之后、鴉片戰(zhàn)爭之前那一時期的社會史、文化史、思想史、科技史和教育史綜合起來,從比較廣闊的視角來審視阮元的生平和事跡,從而對他的學識、思想和各個方面的貢獻,做出了比較全面的論述。那時清王朝正由盛轉衰,社會矛盾日趨尖銳,政治腐敗,時弊叢生,作為一位有責任心的高官和學界精英,阮元的所思、所言和所為都是與其危機意識緊密相聯的。面對社會的時弊和西學的挑戰(zhàn),阮元畢生提倡“實學”,就是試圖以此扶偏救弊。他一貫突出“實”字,反對“空學”、“虛學”。阮元很重視科學,認為科學“乃儒流實事求是之學”,對于長期居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邊緣的天文、地理、算學等學問,欣然將它們納入“實學”,給予大力扶持和鼓勵。他所倡導的實學精神,就是要堅持“實事求是”,強調“實測而知”,力行“實踐之道”,重視“實用之事”?!稄膫鹘y(tǒng)走向近代:中國科學文化史上的阮元》的第二個特點是,作者具體研究了身兼大官僚和大學者兩重身份的阮元,論證了他以這一特殊身份在我國科學文化史上起到了當時純官僚或純學者所不能起到的歷史作用。阮元出任封疆大吏數十載,晚年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受到乾隆、嘉慶、道光三朝皇帝的器重,同時,他又是學界的一位領軍人物,由于有高權勢,加上高學識,阮元幕府成為清代規(guī)模最大、影響最大、學術成就非常突出的一個“學人幕府”,前后曾有一百二十多位學人在其府內效力。在阮元主持下,不僅編纂了《疇人傳》,還十分留意搜集整理散佚的古代文獻,使許多文化古籍得以保存下來,其中包括科技方面的一些重要文獻,如元代朱世杰的數學名著《四元玉鑒》等;阮元還贊助很多學者刊刻天算著作并親自為之作序,勉勵學人繼續(xù)進行研究。阮元所做的這些實實在在的工作,對于發(fā)展我國學術文化的重要意義和作用是學界后人有口皆碑的?!稄膫鹘y(tǒng)走向近代:中國科學文化史上的阮元》的第三個特點是,作者對阮元在中國科學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給出了新的定位和評價,論證了在中國科學文化從傳統(tǒng)走向近代的轉折過程中,阮元是一個承前啟后的重要人物,他是中國傳統(tǒng)學術的總結者和繼承者,又是某些新思想的醞釀者和新實踐的先驅者。例如,阮元所編的《疇人傳》既是自上古至清代中國天算學之總結,又錄入了奈端、來本之(即牛頓、萊布尼茨)等數十名“洋疇人”的業(yè)績,表現出對近代西學的承認和接受。又如,阮元非常重視教育,曾在各地興辦學校,杭州的詁經精舍和廣州的學海堂是兩所頗具規(guī)模的書院,以專勉實學、不習八股時藝著稱,在書院的教學與研究中引入了天文、數學、地理、水利和軍事技術等科學技術內容,其中還包括一些西方的科技知識,成為那時教育改革的先率,也是我國清末新式學堂的雛形。在中國走向近代化的前夜,阮元雖然在許多方面起到了總結過去、開啟未來的積極作用,但是由于他自身所固有的時代局限性和落后性,必然也在一些方面起了消極作用。作者在書中相當詳細地描述了阮元徘徊于接受新學和固守傳統(tǒng)之間的復雜心態(tài),深入地剖析了阮元的“西學中源”思想,及其對于我國科學發(fā)展的阻礙作用,這種分析在今天也是有一定借鑒意義的。作為一部中國科學文化史的學術著作,《從傳統(tǒng)走向近代:中國科學文化史上的阮元》是張立對阮元這一歷史人物的研究成果,書中的每一個立論都有原始文獻和歷史事實作為依據,體現了作者扎實、嚴謹的優(yōu)良學風。全書以豐富生動的史料和清晰流暢的語言,向人們講解了阮元是一位什么樣的特殊人物,他對中國的科學文化事業(yè)曾經產生過一些什么樣的實際影響,使人們能夠獲得關于阮元這個人物的完整形象。相信《從傳統(tǒng)走向近代:中國科學文化史上的阮元》會得到學界同仁的重視,受到有興趣讀者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