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由于反對封建婚姻制度的父母之命,媒約之言和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的主張,因而受到當時廣大市民階層和后世無數青年讀者的贊賞。但封建統(tǒng)治階級卻視它為洪水猛獸,明、清兩代,嚴行禁止傳播。盡管三令五申,懲罰甚苛,《西廂記》仍以它旺盛的生命力,在社會上不脛而走,廣泛流傳?!段鲙洝穯柺乐?,在文學創(chuàng)作和藝術實踐領域內,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元人即有幾家模仿之作。作了明、清更成熱潮,不少小說、戲劇作品,大都從它之中汲取營養(yǎng)。僅以明代最有名的戲劇家湯顯祖而言,他在《牡丹亭》中所塑的杜麗娘形象,應該說是崔鶯鶯形象的發(fā)展;作品中所表現的反對封建禮教的主題,也是《西廂記》反封建主題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