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深入系統(tǒng)的分析了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印度佛教傳人的歷史,根據大量史料、經過認真詳實的考證,總結出佛教思想傳人中國的思想演變。該書特別注意闡述外來印度佛教文化與本土文化在中國從依附于中土文化,而由于文化之不同而發(fā)生矛盾和融合,逐漸為中國文化所吸收,以至于成為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的歷史過程。此書規(guī)模之恢宏,結構之謹嚴,材料之豐富,考證之精確,問題提出之深刻,剖析解釋之周密,實在可為中外學者們的楷模,是地地道道的一部經典著作。《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自1938年商務印書館出版后,至今已有在我國(包括臺灣地區(qū))各大出版社出版過十余種版本。這次出版的該書是以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湯用彤全集》第一卷為底本,并附有用彤先生與胡適先生討論佛教傳人我國歷史的信函。同時還收入了用彤先生研究中國佛教史的四十余本《讀書雜記》和《佛教史料雜抄》中的部分資料摘抄和有關講授“中國佛教史”的提綱等,這些都是首次與讀者見面?!稘h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共十六章,深入系統(tǒng)的分析了這一時期印度佛教傳人的歷史,根據大量史料、經過認真詳實的考證,總結出佛教思想傳人中國的思想演變。該書特別注意闡述外來印度佛教文化與本土文化在中國從依附于中土文化,而由于文化之不同而發(fā)生矛盾和融合,逐漸為中國文化所吸收,以至于成為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的歷史過程。用彤先生這部著作對當時在中國流傳的佛教思想的各種理論如般若學、涅槃學等等所作了深入的分析,為學術界十分重視。該書有關“《四十二章經》的考證”、“《太平經》與佛教”、“攝山三論宗之考證”以及佛經的翻譯及其流傳都作出了歷史性的重要貢獻。所以季羨林先生在《湯用彤先生誕辰百周年紀念論文集》的“序言”中說:“此書于1938年問世,至今已超過半個世紀。然而,一直到現(xiàn)在,研究中國佛教史的中外學者,哪一個也不能不向這部書學習,向這一部書討教。此書規(guī)模之恢宏,結構之謹嚴,材料之豐富,考證之精確,問題提出之深刻,剖析解釋之周密,實在可為中外學者們的楷模。凡此皆是有口皆碑,同聲稱揚的。在中國佛教史的研究上,這是地地道道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將永發(fā)光芒?!辟R麟先生在《五十年來的中國哲學》中也說:“寫中國哲學史最感棘手的一段,就是魏晉以來幾百年佛學在中國的發(fā)展,許多寫中國哲學史的人。寫到這一時期,就碰到礁石,然而這一難關卻被湯用彤先生打通了?!摹稘h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一書,材料的豐富,方法的謹嚴,考證方面的新發(fā)現(xiàn),義理方面的新解釋,均勝過別人?!焙m先生對此書評價說:“此書甚好。錫予(按:用彤先生字錫予)與陳寅恪兩君為今日治此學最勤的。錫予訓練極精,工具也好,方法又細密,故此書最為權感之作?!保ā逗m日記》,見《胡適全集》第32卷,第60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