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采用手工宣紙制作,紋理美觀、細膩柔韌、耐折疊、潔白勻密、潤墨性好、防腐防蛀、抗老化等良好性能,有“紙壽千年”的美譽,是極品藏書的最佳選擇用紙。許多重要的文書典籍、書畫珍品大多由宣紙得以傳存。本系列圖書是“手工宣紙珍本再造工程”組成部分。千錘百煉歷代見奇手工宣紙主產于安徽涇縣(古代屬宣城郡),故名“宣紙”。一般在芒種前后砍竹,在塘中漚100天;然后以特定的地理環(huán)境、特定的藥物配制,經過捶洗、蒸煮、漂洗、發(fā)酵和調漿等多至上百道工序,出品往往需費時一至兩年。手工宣紙簾紋自然,抗拉力強,可長期保持其耐折度和色澤度,是極品藏書的最佳選擇用紙。不蠹不腐紙壽千年手工宣紙從宋代起就配有殺蟲驅毒功能的天然植物制劑,具有防蠹作用。現存的宋版書至今完好,未見蟲蠹跡象。同時,手工宣紙堅韌柔軟,潔白勻密,耐老化,耐破裂,潤墨性佳,宜書宜畫,有“紙壽千年”的美譽。手工宣紙成為傳統(tǒng)書畫藝術及歷代一些重要的檔案資料、珍貴圖書、裝潢裱托、碑文拓片等的專用紙。有鑒于此,國家質監(jiān)局新近授予宣紙為原產地域產品國家標準,并受國際產權保護。序印章始於商周,盛於秦漢,有官印與私印之分,皆為信記之物,多銅質,官吏與庶民皆佩之,其形制私印較官印豐富,品類多樣。自唐宋以降,文化藝術日益昌盛,書畫、典籍之收藏與鑒賞,乃士大夫之時尚,其用印形制各異,不拘一格。唐太宗李世民有年號“貞觀”連珠印,唐代宰相李泌有齋館印“端居室”,皆為中國文人用印之發(fā)軔。至宋代書畫款印興起,鑒藏書畫、考據金石興行,文人雅士用印尤為廣泛,鑒藏印、齋館印、字號印;閑章印等隨之而生。至明代文彭,用凍石制印,開文人自篆自刻印章之先聲。故而明清兩代流派凸現,名家輩出。其印章使用于書畫、翰札、鑒藏等極為普遍。文人名士之印,有自制者,有請人鐫刻者,或把玩珍賞,或藏之于篋,自得其樂也??v觀歷代私印,可知中國印章三千年演繹與興發(fā)展。中國歷史悠久,其名家私印之多不可指數。余今編《中國名人印譜》,自唐至今,收錄名人近三百家,印章千余方,嘆手中資料有限,是編有遺漏者,懇請見諒。癸亥季冬中浣楚石于中央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