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為推進我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引導中學學科教學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方向邁進,我們組織編寫了《廣東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研修手冊》。這套叢書按新課程結構編排共分15冊,本冊為高中新課程信息技術優(yōu)秀教學設計與案例分冊。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fā)展,信息素養(yǎng)日益成為信息社會公民素養(yǎng)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信息技術教育已經發(fā)展成為與信息社會人才需求相適應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信息素養(yǎng)已經成為評價人才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镀胀ǜ咧屑夹g課程標準(實驗)》確定把信息技術教育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一部分。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的“新”特點,體現了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與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相融合的課程目標;構建了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需求的課程內容;形成了有利于所有學生全面發(fā)展與個性發(fā)展的課程結構體系。新課程帶來了教育理念的新變化,例如:在教學目的上,確立以學生為本的發(fā)展觀,由追求知識目標向個性目標轉變;在教學過程上,確立以對話為場景的合作觀,由以教師為中心向師生互動轉變;在教學模式上,確立以探究為動力的學習觀,由行為主義向建構主義、人本主義轉變;在教學手段上,確立以教具為重點的開發(fā)觀,由傳統(tǒng)教學工具向現代教育技術轉變。新課程向教師提出了基礎教育下全面素質教育的實質性內容和具體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教師在積極地參與這場課程改革之中的同時,應及時地對教育觀念、教學過程進行反思,重新審視自身的教師角色,以適應新課程目標的要求。本書結合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系統(tǒng)闡述了新課程實施中的教學設計問題,在新課程標準下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設計理念。教學設計是一個分析教學問題、設計解決方法、加以實施并由此進行評價和修改,直至獲得解決問題的最優(yōu)方法的過程。這是一個科學邏輯的過程,體現了教學設計工作的系統(tǒng)性。全書由“新課程信息技術教學設計概述”、“教學設計與案例”和“教學案例實況精選(視頻資料)”三部分組成。新課程信息技術教學設計,介紹了信息技術教學設計過程中諸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策略、教學媒體、教學評價等基本要素,運用系統(tǒng)方法的設計過程加以模式化。為了突出它的可操作性,書中對高中信息技術(必修模塊、選修模塊)教學設計案例中教學系統(tǒng)的各個方面(如教學內容)的分析與設計,都明確提出理論依據和方法,供教學設計者和教師參考選用。教學設計與案例,包括信息技術基礎(必修模塊)和信息技術選修模塊,分別以一定的篇幅,在研究和繼承國內外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新課程改革理念和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從教學實際出發(fā),把我省近年來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參賽作品、高中信息技術優(yōu)質課的評比中選出的教學案例進行匯集,以優(yōu)秀教學案例分析為手段,全方位探討基于新課程的信息技術教學設計,提供了多種模式的教學案例及分析,旨在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提供新課程教學設計和實施的思路與模式。教學案例實況精選(視頻資料),根據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對入選的教學案例,錄制成MPEG格式的視頻文件。展示了信息技術教學案例實況,力圖體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對教師普遍關注的問題,如實施的教學條件、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教學評價的方法等做了探究與示范。本冊書由鄔家煒、朱光明任主編。由鄔家煒、朱光明、周鐳、張學東、陳健、陳妤、黃武昌編寫,由鄔家煒、朱光明對全書進行統(tǒng)稿,并作了必要的修改。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廣大信息技術教師的支持,并提供了許多教學設計及案例供本書錄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希望老師們在使用過程中對本書中出現的錯誤和不足之處給予批評指正。廣東省教育廳教研室200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