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編寫時力求突出以下幾點:一、鮮明的時代性。教材以2001年教育部頒發(fā)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jù),闡述小學語文課程和教學的新觀念,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教材內容、教學策略和方法、現(xiàn)代教學技術和教學評價等等,力求將視線放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最前沿,反映當代語文教學改革的最新研究成果,概括先進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實踐經驗,以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起到正確的導向作用。二、“學”的方法規(guī)律研究。語文教學論應該反映“教”和“學”兩方面的規(guī)律。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體,教師的“教”應該著眼于學生的學”,“學”是“教”的主要依據(jù),“教法”必須服從“學法”。本教材比較關注學生語文學習方法和規(guī)律的研究,努力探索小學生語文學習活動,深入研究學生識字、口語交際、閱讀和習作能力的形成規(guī)律。在研究學生“學”的規(guī)律的基礎上,認識教師的教法規(guī)律。三、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小學語文教學論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結合非常緊密的課程。這門課程來源于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學習目的在于指導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提高學員的教學實踐能力。因此理想的《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應該是:既要有相當?shù)睦碚摳叨龋直仨毦o密結合小學語文的教學實踐活動,同時還要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性。本教材編寫試圖在提高學生實際教學能力方面有所突破,盡可能多地運用教學案例,通過大量的典型案例的討論和實際的操作練習,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的認識,在應用中溝通理論和實踐的聯(lián)系,促使學員能夠將教學法理論更有效地運用于教學實踐之中。盡管在編寫過程中注意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和新鮮的教改經驗,多次集體討論研究,集思廣益,但限于我們的水平,書中肯定有疏漏和錯誤之處。敬請使用這本教材的教師、學員提出寶貴意見,以便再版時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