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濟管理經濟中國經濟近代中國:經濟與社會研究

近代中國:經濟與社會研究

近代中國:經濟與社會研究

定 價:¥38.00

作 者: 朱蔭貴、戴鞍鋼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經濟與社會變遷研究系列
標 簽: 中國經濟建設與發(fā)展

ISBN: 9787309049992 出版時間: 2006-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 732 字數:  

內容簡介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和籌備,論文集《近代中國:經濟與社會研究》終于與廣大讀者見面了。促使這本論文集誕生的動因,主要有兩個: 首先,2005年是復旦大學建校一百周年,為慶祝和紀念這所名校的百年誕辰,作為歷史系來說,從歷史的角度,匯聚能夠反映當今最新學術動態(tài)的研究成果作為紀念品,應該是最好的紀念方式之一。這個出發(fā)點,是這本論文集得以籌備和問世的主要原因。 其次,百年名校伴隨著百年風雨。而構成這百年風雨的舞臺,則是近現代中國社會經濟的變遷。因此,從社會經濟變遷的角度,將多層次、多角度、廣視野、大范圍對近代中國不同側面和層次進行專題探討的學術成果匯聚一冊,使我們更清楚這所百年名校在百年歷史中,經歷了什么樣的社會經濟環(huán)境,在什么樣的舞臺上作出自己的世紀演出,其中的意義,自是不言而喻。也因此,當我們將這一計劃付諸實施的時候,同樣得到了海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響應和支持,也才有了擺在大家面前的這本論文集。 本論文集共有論文29篇和會議綜述1篇。按內容大致分為七大類,即近現代中國的經濟與社會、近代中國工業(yè)研究、近代上海研究、現代化研究、抗戰(zhàn)時期后方經濟研究、中外經濟比較研究和會議綜述。 總體言之,收集在這本集子中的文章,大體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 范圍廣。這里說的范圍廣,包括兩層意思:一是論文作者的來源廣。響應并支持匯編這本論文集的作者,包括日本、澳大利亞、美國、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和中國大陸的學者,且都是近年來活躍在社會經濟研究領域第一線的學者。二是論文的選題廣。這從內容分為七大類包括多種領域和專題中可以得到反映。 二、 收集在這本論文集中的論文的另一個特點,是涉及的研究和領域許多是以往很少關注甚至被忽視的課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當然有多種。但我們高興地看到,在這本論文集中,出現了不少新的選題的研究,典型的如《20世紀的中國化學工業(yè)——永利化工、天原電化及其時代》、《20世紀初的東亞市場和中國制糖業(yè)》、《中國城市的公共生活與節(jié)日慶典——清末民初成都的街道、鄰里和社區(qū)自治》、《興亞院與戰(zhàn)時日本的中國調查》等,都是學術界過去很少關注甚至是無人研究的領域。 三、 匯聚在這本論文集中的論文,都是作者最新的研究成果,而且都是尚未發(fā)表過的作品。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本論文集的問世,某種程度上是當前社會經濟領域中研究成果的最新反映。 以上所舉,僅是這本論文集的幾個較為明顯的特點。作為編者,我們在衷心感謝各位作者對紀念復旦大學建校一百周年活動大力支持的同時,也完全相信,這本論文集的問世,必將對我國社會經濟史的研究,發(fā)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作者簡介

  戴鞍鋼,1955年生于上海青浦。1985年復旦大學歷史系碩士畢業(yè)后留系任教,后在職攻讀,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攻中國近現代史、中國近現代社會經濟史。著有《港口·城市·腹地——上海與長江流域經濟關系的歷史考察》(1998年)、《中國政治通史·晚清卷》(2003年),合著《中華文明史》(1994年)、《晚清史》(1997年)、《中國20世紀全史》(2001年)、《中國歷史人文地理》(2001年),主編《中國地方志經濟資料匯編》(1999年)、《中國通史教程·近代卷》(2004年)等,發(fā)表論文百余篇,曾獲中國圖書獎等全國及省部級獎項。

圖書目錄

前言
【近現代中國的經濟與社會】
制度與增長:近代上海與江浙地區(qū)工業(yè)化的數量及歷史驗證
附屬與自主之間:日本殖民時期臺商的臺日經貿活動
興亞院與戰(zhàn)時日本的中國調查
論浙江士紳與浙路廢約
日本對華投資的區(qū)位研究(1894—1931年)
中國經濟蕭條與日本(1930 —1935年)
近代遼寧的城鎮(zhèn)發(fā)展模式與特征
試論1950年代大陸土地改革中的政府作用
再論國民政府1935年的幣制改革
近代中山地區(qū)移民與家鄉(xiāng)建設
中國城市的公共生活與節(jié)日慶典——清末民初成都的街道、鄰里和社區(qū)自治
【近代中國工業(yè)研究】
戰(zhàn)前中國東北的鋼鐵業(yè)
20世紀的中國化學工業(yè)——永利化工、天原電化及其時代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yè)“白銀時代”的組織調整
中國近代國有或政府控制企業(yè)的產權和治理結構
20世紀30年代中國《工廠法》的頒行及其社會反響
中國近代企業(yè)“股本社會化”的推行——對天津東亞毛呢紡織公司的個案考察
20世紀初的東亞市場和中國制糖業(yè)
【近代上海研究】
民國時期上海市民文化素質論略——以城市綜合競爭力為中心
專業(yè)與政治:上海會計師公會與國民政府的互動(1927—1931年)
論近代上海城市的創(chuàng)新機制
邁進新式銀行業(yè)——1930年代上海商業(yè)儲蓄銀行分行網絡形成初論
移民社會與上海城市公共交通的近代化(1908—1937年)
【現代化研究】
中國本土式現代化道路研究
近代中國工業(yè)化初期的三股推力——基于近代繅絲工業(yè)的考察
近代新式交通運輸業(yè)與中國的現代化——以鐵路輪船為中心的考察
【抗戰(zhàn)時期后方經濟研究】
抗戰(zhàn)時期后方的金融、財政及其投資
抗戰(zhàn)時期中國西部工業(yè)的轉機和困頓
【中外經濟比較研究】
消費需求變動與近代日本經濟增長
【會議綜述】
追蹤學科熱點,拓展研究領域,在創(chuàng)新中推進企業(yè)史研究的發(fā)展——“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的企業(yè)發(fā)展”研討會綜述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