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的殘酷 在我們的一生當中,需要經歷的很多很多,無論你置身于一種怎樣的環(huán)境都是會有競爭的,比如,種地的老百姓之間也會有競爭,誰今年的收成好,誰的不好;上學的學生誰期末考試又考了第一,誰考第二了。無論是工人、白領、打工族,還是官場或者企業(yè)之間競爭其實是激烈且殘酷的。 曾看過這樣一篇文章:一天,某小學六年級四班的一名學生沒來,學生就議論開了,說她怎么沒來上學,是不是有什么事?同學們正在奇怪,老師說她的爺爺去世了,她請假了。同學們聽后立刻一片歡呼聲,說她每次數學之所以考第一,就是因為她爺爺是數學教授,我們沒辦法超過她,現在她爺爺可死了,我們終于可以超過她了。小孩們興奮得又是敲桌子又是跺腳的。孩子的興奮可能讓你感到一種冷漠,人家爺爺死了,他們居然一陣歡呼,滿臉興奮,可能讓你感到一種后怕:當一個人對分數的追求、對功名利祿的追求,超越了對生命的敬畏,還有什么傷天害理的事做不出來?不過,孩子們也興奮得太早了,那個數學教授的外孫女即使不考第一了,班上不還要產生新的第一嗎?數學考第一了,語文、英語呢?只要有考試,只要有錄取率,只要有分數線……其實,對于一個人來說,只要你一息尚存,你的生活就永遠會存在有形或是無形的對手,就有挑戰(zhàn)和威脅!“她爺爺可死了!”—— “幸災樂禍”的另類表達,讓老師感到有如見到狼群一樣,毛骨悚然。 其實,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孩子們錯位的興奮,也不僅僅是“興奮”表情背后的學生,而是應該從這則故事中聯想到我們的社會,一個健康的社會人,他無法逃避競爭,他只能選擇如何應對競爭。那么,在學業(yè)競爭、就業(yè)競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們應該怎樣直面壓力呢?我們要清楚地看清自身的優(yōu)勢,了解自己有哪些不足需要補充、修整,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和業(yè)務水平,不斷地改善和提高自己樸實、低調地為人和處事…… 競爭,在宇宙中是無休止的。有了競爭中的成敗,便有了優(yōu)勝劣汰。正因為競爭,人類才在地球的千百種生物中脫穎而出,成為地球上主宰的物種。人類成了高智商的物種,就要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沒什么可以遵循,自然是在摸索中前進。很多時候,我們難免會誤入歧途,從而在歷史的定格中產生了丑惡的一面。人類的某些行為,影響和迷失著自己,用人性的觀念,是很難理解那些莫名的做法。 競爭本是好的,人總是在競爭中激勵自己而不至于浪費生命,有渴望,才會有理想,有理想才會去拼搏,有了拼搏,社會才會進步。周而復始,明的暗的競爭,成了萬物的一個劫,盎然生機,蓬勃互爭。好的、壞的、真的、假的,總之是在共同的縫隙中尋求自己的生存之道,用盡心智,覓而多尋。激蕩人間風云,苦數載春秋,這就是追求,也是競爭的道理,沒什么可以阻擋。 在我們的生活中,呼吸要和空氣競爭,因為空氣中的種種味道,讓我們不得不盡量去尋求潔凈的;吃飯時要和油鹽醬醋蔬菜蛋肉競爭,因為嘴和眼一樣,總是喜歡美的東西;喝水時,要和水競爭,因為怕喝了污染的水;睡覺時要和噪音競爭,因為這世界越來越不安靜。要生存,就要競爭。 P5-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