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機勃勃的大自然孕育了人類,然而大自然的狂飆也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強烈的地震能瞬間摧毀房屋、橋梁等建筑物,誘發(fā)火災、海嘯等,使大批人員傷亡?;鹕奖l(fā)呈現(xiàn)了大自然瘋狂的一面,流動的紅色熔巖流或噴出的火山灰和火山氣體,可能造成成千上萬人傷亡的慘劇。洪澇災害不僅造成社會和人民巨額的財產損失,更重要的是改變了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們的居住環(huán)境,可能引起疾病的暴發(fā)和流行。臺風、龍卷風、泥石流、熱浪、干旱、暴風雪、沙塵暴……無一不觸目驚心。自然災害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界所發(fā)生的異常現(xiàn)象,給人類社會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巨大的損失,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從科學的意義上認識這些災害的發(fā)生、發(fā)展以及盡可能減小它們所造成的危害是國際社會的一個共同主題。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少數國家之一,災害頻發(fā),種類繁多,平均每年造成近2萬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高達國家財政收入的1/4至1/6。與此同時,人類活動造成的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大氣污染、土地荒漠化等使得災害發(fā)生的頻度和強度大為增加;城市化,人口的聚集,水、電、氣、食物的集中供給,高層建筑的增多等又使得災害的破壞效應增強。增強公眾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公眾災害自救和互救能力,是將災害所帶來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的重要手段。為此我們特地編寫了《在挫折中生存——救災防病知識》,希望能對廣大讀者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