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是中國最為重要的早古生代與海相火山巖有關的塊狀硫化物(VHMS)銅多金屬礦床成礦帶,其北鄰的龍首山則為中國元古宙最主要的巖漿銅鎳硫化物(鉑族金屬)礦床成礦帶。本書從區(qū)域成礦發(fā)展的角度,將兩成礦帶視為一個緊密聯(lián)系的整體謂之廣義的祁連山成礦帶予以研究,重點摘取元古宙、早古生代成礦作用片段作為研究的主要對象。通過現存于祁連山和龍首山不同陸塊、微陸塊基底中的元古宙噴m的大陸溢流玄武巖、科馬提巖、基性巖墻群,侵入的鎂鐵一超鎂鐵巖體和熔離成因的巖漿銅鎳硫化物(鉑族金屬)礦體的研究,提出祁連古陸在1.5Ga左右時期曾發(fā)生大規(guī)模巖漿作用形成了大火成巖省的認識。金川世界級超大型巖漿銅鎳硫化物(鉑族金屬)礦床即是這一古大火成巖省作用的結果。通過對北祁連山奧陶紀石居里溝塞浦路斯型VHMS礦床的研究,探討了北祁連山早古生代形成于弧后新生洋盆VHMS礦床的成礦作用和成礦地質背景;提出了奧陶紀北祁連洋盆向北俯沖消減模式存在構造轉換的新認識——中東段為洋一洋碰撞的溝弧盆系,兩段則為洋一陸碰撞的活動大陸邊緣,為進一步尋找塞浦路斯型富銅礦床提供了薪的地質背景認識。本書可供從事區(qū)域地質、礦床勘查、科研和教學人員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