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少年成長小說。作者用幽默、富于情趣的語言,描寫處于初中年齡段的非尖子學生直覺、敏感以及粗糙的內心世界。本書題材獨特、視角獨特、表達獨特,好看,好玩兒?!冻玻W生》可能不是一篇成熟的作品,但它的蕪雜和粗糙正好是青少年內心世界的寫照,直覺敏感,不講理由,好像開首的一段:“即使是一些與記憶不相關的事,也有可能會觸發(fā)一個人的記憶?!闭麄€故事就由粘在玻璃窗上的——團白鴿糞開始,正好捕捉了少年思緒的神態(tài)。觸動少年中樞神經的當然是愛情,書中也有愛情的情節(jié)。阿正的夢中情人女班長請他吃親手炮制的曲奇餅,阿正不慎把餅拋到遠處,趕忙拾餅,女班長給他指引餅的位置,文中這樣寫:“我們就這樣保持一樓和操場的距離,我看著看不清楚的臉孔,她的身體被黃昏瀉下的橙黃光芒包裹著,手指向一處地方。這種指引姿態(tài),像是某種神圣儀式里的雕像?!痹趷矍橐呀浝纤?、性器官掛滿嘴邊的年代,這一段尤其令人感動。書名叫《超凡(煩)學生》,主角是中一—生阿正,就是這樣既超煩又超凡的學生,他上課睡覺,功課欠奉,作文離題,但他愛上美術課,認識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凡高、羅丹;有一次他還為心儀的女班長創(chuàng)作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他的朋友“奇跡同學”也有繪畫的天分,他用數字來拼成——張人臉,或者一些靜物。這些“強項”俱難登大雅之堂,多元智能的理論雖在教育界回蕩了許多年,卻原來大家的眼睛還是盯著一張成績表。阿正最后得到學生進步獎,那是這類與獎無緣的學連在能力范圍內的最佳表現,算是給自己,也給別人—一個交代。然而,阿正心里呼喊的,他需要的,卻是還一個“我”,一個真真正正的“我”。我們的教育界,幾時可以完成阿酥的心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