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內容安排上,按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動機與存在的條件->盈余管理的研究設計->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的統(tǒng)計檢驗->盈余管理的手段->盈余管理的利與弊->政策建議的順序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展開。第一章簡要地介紹了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全書的結構。第二章分析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動機與存在的條件。第三章論述了盈余管理的識別方法,包括識別單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方法和識別上市公司整體盈余管理的方法。第四章運用管理后盈余分布法對我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問題進行了研究。第五章運用應計利潤總額法考察了應計利潤對1999年3月出臺的配股政策的反應,并將它與對1996年1月出臺的配股政策的反應進行了比較分析。第六章就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做了案例分析與實證分析,并對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特色做了討論。第七章探討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經濟后果,包括盈余管理行為一資源配置效率的關系,盈余管理與職業(yè)道德的關系以及盈余管理的利與弊。第八章概括了本在研究的基本結構和其他一些相關結論,說明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和未來可能的改進方向,并對后續(xù)研究提出了設想。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