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頭交流是人類最廣泛的語言活動。我國自古就十分重視說話的訓練,中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設言語一科。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縱橫家更是把口頭表達的藝術推向了極致,真所謂“一言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古往今來,歷代能言善辯之士以其高超的口頭表達能力不僅推動了歷史車輪的前進,也讓自己名垂史冊。首先,在現(xiàn)代社會中,隨著通信技術的發(fā)達,以前一定要用書面文字來完成的任務也可以用口語來代替。錄音、錄像、通信、廣播等設備能將口頭信息在頃刻之間傳遞到千里之外;聲音也能錄成音帶,和書籍一樣可以大量復制并保存。如今,口語克服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應用更加廣泛。其次,人們之間的頻繁交往,使口語交流成為人際交往的一條很重要的途徑。語言學家海姆斯認為,現(xiàn)代人要懂得“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對什么人,講什么話。什么時候該說,什么時候不該說”。這不僅要求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和思想修養(yǎng),也需要掌握一定的說話技巧,能夠察言觀色、審時度勢,在特定的場合,選擇最得體的語言,運用最恰當?shù)姆绞郊右员磉_,以尋求最佳的效果。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大到正規(guī)場合的論辯演講、求職面試,小到朋友之間的婚喪禮俗、迎送慰勉,都不可避免地要運用到語言的表達。而其中的演講,更是作為一種藝術,展現(xiàn)在生活舞臺上。演講者通過這種最直接的傳播交際方式,或表現(xiàn)自己的雄才大略,或顯示自己的風度和氣質。一個不善辭令、怯于講話的人,不只對自己的事業(yè)會產生很大的不利影響,即使在日常的社會生活中也難以應對自如。所以,在高職學生將要踏上社會之際,對他們進行較為系統(tǒng)的口語表達訓練,為他們將來的人生打開一扇方便之門,是一項十分必要的工作。本書是專為高職學生口語訓練而編撰的教材。內容分為七章,分別從口語交際基本技能訓練、演講與口才訓練、論辯口才訓練、求職口才訓練、行業(yè)口才訓練等幾個方面展開論述。具體涉及語言語音的發(fā)聲技巧,演講的技巧,論辯的方法,求職面試的用語,教師、推銷員等行業(yè)用語以及肢體語言、怯場心理、形象禮儀等各方面。在內容上配備了許多與現(xiàn)實生活相契合的實例,以及適合口語教學的素材。在章節(jié)的安排上與一學期的授課計劃相吻合,每章節(jié)后附有在實際生活中經常應用的例子和訓練,具有很強的實踐操作性,為教師講授和學生操練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是一本適合高職院校口語交際訓練的實用性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