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的內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前者包括元雜劇和元散曲,后者單指元散曲。本書是元散曲的選本。散曲在元代被稱做“樂府”、“歌曲詞章”,表明這是一種音樂文學,是歌曲的唱詞。它是金元時期在北方歌謠俗曲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新詩歌形式。它成長繁榮的環(huán)境是金元時期的城鎮(zhèn),它的作者雖然也是達官顯宦,但大多數(shù)是中下層文人和民間藝人,演唱者大多是勾欄里的歌妓,所以,它有濃郁的市井色彩,幾乎可以說是一種市民文學。元散曲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小令,二是套數(shù)。但介于這兩者之間的,還有帶過曲,一般將其歸入小令。本書是按小令、帶過曲、套數(shù)來歸類編排的。小令,就是一支曲子。帶過曲,是二支乃至四支小令的串唱,這種組合大概也曲子的音調相近有關。套數(shù),是同一宮調的二支以上至十幾支曲子的連綴。元散曲的音樂部分,今天已極為模糊,所保留下來的只有曲子的宮調和曲牌子的名稱而已。在本書正文里,每支曲子上方,用方括號([])括起來的叫宮調和曲牌子,另起行的文字是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