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第一章知識與知識觀一、知識(一)“知識”概念辨析(二)“知識”概念界定二、知識觀(一)知識觀的概念及結構(二)知識觀的基本特征(三)知識觀的基本功能第二章知識觀與教學觀的歷史考察一、西方教育家的觀點(一)古代西方教育家視野中的知識觀與教學觀(二)近代西方教育家視野中的知識觀與教學觀(三)現(xiàn)代西方教育家視野中的知識觀與教學觀二、中國教育家的觀點(一)古代中國教育家視野中的知識觀與教學觀(二)近現(xiàn)代中國教育家視野中的知識觀與教學觀三、比較與檢討(一)中西教育家知識觀與教學觀的差異(二)中西教育家知識觀與教學觀的相同點(三)幾個問題的檢討第三章新知識觀的基本圖景一、傳統(tǒng)知識觀的基本特征及其歷史命運(一)傳統(tǒng)知識觀的基本特征(二)傳統(tǒng)知識觀遭遇的挑戰(zhàn)二、新知識觀的基本內容(一)知識的本質觀(二)知識的價值觀(三)知識的獲得觀第四章知識觀與教學革新一、教學革新的概念(一)教學革新的定義(二)教學革新的內容(三)教學革新的特征二、制約教學革新的因素(一)政治經濟因素(二)科學技術因素(三)制度管理因素(四)文化觀念因素三、知識觀對于教學革新的特殊意義(一)教育哲學視野中的知識觀與教學革新(二)教師認識論:國外的研究(三)知識觀與教學觀:我們的探索第五章知識本質與教學一、課程的知識觀解讀(一)知識的發(fā)展與課程形態(tài)的演進(二)課程的知識觀基礎(三)課程改革必須堅持正確的知識觀指導二、課程烏托邦:知識客觀性的追求(一)課程知識選擇和組織的意識形態(tài)特征(二)課程實施與教學過程中的客觀性問題(三)正確對待課程知識的意識形態(tài)特征與主觀性三、面對知識的不確定性,教學何為(一)知識的不確定性及其表現(xiàn)(二)關注不確定性(三)面向知識不確定性的教學策略四、教學方法的知識觀分析一以講授法與談話法為例(一)講授法及其知識觀(二)談話法及其知識觀(三)教學方法的選擇第六章知識價值與教學一、知識掌握:教學的首要目標(一)教學目標的知識觀解析(二)為“知識目標”正名(三)正確認識“掌握知識”二、追問教學知識——理性至上知識觀的檢討(一)理性至上知識觀質疑(二)教學知識性質探詢(三)保持教學知識的適當平衡三、課程知識抉擇的“兩難”困境與出路(一)科學知識與人文知識及其抉擇(二)實用知識與教養(yǎng)知識及其抉擇四、教學評價:關注過程,尊重差異(一)關注知識形成的過程性評價(二)尊重知識差異的多元化評價第七章知識獲得與教學一、知識類型學與學習方式的選擇(一)知識分類學及其理論旨趣(二)科學知識與人文知識及其學習方式(三)演繹一系統(tǒng)知識和經驗一緘默知識及其學習方式二、接受學習:視角的當代轉換(一)認知心理學的視角(二)建構主義的視角三、探究教學:走向知識的生成(一)探究教學釋義(二)探究教學的知識觀(三)探究教學的實施四、合作學習:知識獲得中的社會性建構(一)合作學習的知識基礎(二)合作學習的實踐探索第八章知識觀的形成與培養(yǎng)一、知識觀的形成(一)知識觀的形成條件(二)知識觀的形成過程二、知識觀的培養(yǎng)與變革(一)中學教師、學生知識觀的現(xiàn)狀分析(二)學生知識觀的培養(yǎng)(三)教師知識觀的再塑附錄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