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教學論學科的十位青年學者在其相關課題的博士論文基礎上,經過多年修改、充實和完善而結集出版的一套學術著作,內容涉及教學論學科的十個前沿性課題,包括教學論導論、教學本體論、主體性教學論、教學知識論、實踐教學論、教師成長論、教學價值觀念論、課程價值論、教學理論反思與建設、教學理論的知識學研究。上述問題的研究,既有深入的理論建樹,又有針對教學實踐的具體策略,并對教學論學科建設提供了新穎的理論視角。我國著名教學理論家、博士生導師李秉德先生擔任學術顧問。本書適合相關學科的大學生、研究生及中學教師閱讀,也是本學科研究的必備資料。教學研究是運用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有目的、有意識的對教學領域中的現(xiàn)象進行研究,以探索和認識教學規(guī)律,提高教學質量的活動過程。教學研究的對象主要是人,其目的是探索教學活動的規(guī)律,從而改造人的知識結構與精神世界。因此教學研究具有自身的復雜性、創(chuàng)造性和探索性等特點。 從教學研究的主體來講,一般有三個方面的隊伍:一支是教學專業(yè)研究人員,二是廣大中小學教師,三是活躍在二者之間的教研員隊伍。長期以來,專業(yè)人員的時間、精力和興趣主要在教學理論領域,從而形成了以教學理論為研究對象的“理論教學論”流派,他們有時也會關注到教學實踐活動,但是往往十分有限。廣大中小學教師的主要時間、精力和興趣則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即他們更關注教學方法、技能技巧,關注學生學習的成績,卻較少從事教學活動的相關研究,認為研究工作只是理論工作者的任務。教研員隊伍就更是特殊了,他們在傳統(tǒng)教學體制的影響下,一方面對先進教學理論的研究與推廣力度不足,另一方面對具體的教學實踐關注不夠,他們的注意力大都放在對教學活動的“考試與評價”方面。由于三支研究教學的隊伍很少研究教學,致使教學活動在經驗與常規(guī)管理中單調運行,缺乏創(chuàng)造性與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