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主人公劉介梅解放前生活貧苦,流落街頭村巷,靠行乞為生。解放后他翻了身,積極參加減租反霸、土地改革運動,他入了黨,還當上了農會主席和土改工作組組長。按理說,像他這樣經歷新舊社會兩種境遇,并且得到政府厚待的干部,應該對新生活充滿感激,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為家鄉(xiāng)建設努力工作才是。然而舊的封建殘余并未從劉介梅的思想深處被徹底清除,落后的小農思想使他對富裕的生活充滿了向往。不久,他開始厭倦日常工作,只圖個人發(fā)家,直至發(fā)展到公開對抗政府頒發(fā)的各項政策,而忘了自己是個共產黨員,忘了本。后來通過黨對他的挽救教育,使他幡猛省。政府用劉介梅在新舊社會用過的東西,辦了個實物展覽??粗@些實物,劉介梅對自己忘本的行為又悔又恨,他義力當了講解員,用自己的身世警示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