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科學院學者趙洪洲就曾預言,幾年之后,心理學將在中國成為當采學科,所謂當采,是借用礦業(yè)學的術語,意為有開采的價值,當采學科,就是具有發(fā)展前景的學科。十幾年過去了,隨著中國社會生活的發(fā)展,中國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提上中國人生活的議事日程,心理學已經成為顯學。與此相對應的是,聯合國衛(wèi)生組織也把心理健康列為健康人的重要標志。其實,就人的生存的本質意義來說,人本來就生活在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之中,這應該是人與動物區(qū)別的重要標志之一。但在人類生活發(fā)展的過程之中,人們確曾一度又一度地忽略了人的精神生活,以至于使人的生活的兩翼發(fā)生傾斜。在所謂工業(yè)化社會之后,這個問題也許顯得尤為突出,有學者預言:21世紀,抑郁癥將和癌癥、愛滋病一起并列為人類的三大殺手。這絕非單人聽聞。在目前社會轉型期的中國,這個問題也許顯得尤為突出。中國已于1999年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這種人口老齡化的速度之快,來勢之猛,也是普通中國人所不曾預料得到的。這種社會的轉型和社會人口的老齡化所帶來的一系列急劇變化,給中國老年人所帶來的精神心理生活上的不適應也許更為嚴重。因此,2002年新年伊始,中央電視臺教育專題部《老年課堂》欄目適時地把老年心理問題納入自己的視野,承擔起媒介人的歷史責任,把心理學知識用電視手段表現出來,為中國老年人服務,應該說是一個創(chuàng)新之舉。一年時間,我們已經制做了44期“老年心理健康漫談”節(jié)目,內容涉及老年心理的方方面面。從已播出的情況來看,該節(jié)目不但受到了老年人的普遍歡迎,也受到了專業(yè)人士的肯定和社會的廣泛關注?,F在,我們應廣大觀眾之需,把電視節(jié)目改編成書,以便于更多的朋友學習和參考。在中國,心理學和老年學都是一門年輕的學科。我們的編導要做好老年心理健康的宣傳工作,還需要廣泛而深入地學習,科學地、準確地把握生活、傳播知識。希望我們的工作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