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詞是中國古代詞史上的一個重要發(fā)展階段。其發(fā)展歷程歷經新生和破滅,詞人橫出,詞論迭現(xiàn),流派群體紛出。嘉、道、咸、同時期,以張惠言、周濟為代表的常州詞派以其推重“詞體”的詞論和詞風逐漸取代影響清代詞創(chuàng)作百余年的浙西詞派成為晚清詞壇的主流詞派。除了人多勢眾的常州派主盟詞壇外,這個時期清初的陽羨派、浙西派均有余響。納蘭詞感傷凄郁的詞風也有為數(shù)不少的同調。嶺南詞、閩中詞、湖湘詞以其鮮明的地方色彩給人以異軍突起之感。而清季光、宣時期臨桂詞人的崛起,既為常州詞派的界內新變,也將常州詞派的發(fā)展推向鼎盛。還有一批與時俱進的詞人,他們大多為維新派人士或民主共和運動的參與者,他們也通過詞來發(fā)抒襟抱,展示新的時代精神。晚清詞客觀存在的格局表明,晚清詞既是常州詞論和詞風主盟詞壇的時代,同時也是多種詞論和詞風共生多元的時代。本書共分上、下兩篇。上篇,晚清詞壇概覽。主要從晚清詞人數(shù)量態(tài)勢,區(qū)域分布,社會階層,詞社、詞派鳥瞰,晚清詞風流程描述五個方面敘述、展示晚清詞壇的全貌。且對晚清詞發(fā)展的總體特征加以客觀的論評。下篇,晚清七家詞述論。被選擇的七位詞人是周濟、蔣春霖、顧春、蔣敦復、謝章鋌、王閩運和項鴻祚,他們均是對晚清詞發(fā)展有較大影響的詞人。本篇既著重紹述他們的詞學活動和詞學思想,又特別評析他們詞作品中所流露的思想情感和心緒以及他們所獨有的詞風和藝術創(chuàng)作特色,指出他們在晚清詞發(fā)展進程中所起的作用和詞史地位。文章論述的鍥入點是:運用“詩文化學”的批評方法,關注并鍥入地域文化、家族文化諸基因,以晚清動蕩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為背景,以區(qū)域、族群、血親為紐帶,側重撰述詞人、詞人群的詞創(chuàng)作和其他詞學活動以及詞派、詞風的嬗變,力求從社會文化空間和文藝審美空間兩個方面探覓其“因”和 “革”的變革流向,以求從點、線、面三個方面較清晰、客觀、全面地反映所論內容的發(fā)展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