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政治中國政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研究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研究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研究

定 價:¥22.00

作 者: 何繼齡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中國革命和建設問題

ISBN: 9787500457305 出版時間: 2006-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 319 字數:  

內容簡介

  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的學說,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然而,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本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制定出正確的理論、路線、綱領和方針政策,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不斷取得勝利,就存在著一個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問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首先是指馬克思主義要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獲得民族的表現形式,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毛澤東對此表明過他的態(tài)度,即“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而且在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過程中,“洋八股必須廢止,空洞抽象的調頭必須少唱,教條主義必須休息,而代之以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其次,“必須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完全地恰當地統一起來,就是說,和民族的特點相結合,經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處,絕不能主觀地公式地應用它”。運用馬克思主義必須立足于中國的實際,不能機械地搬用馬克思主義的個別詞句、個別結論和個別論斷,而應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具體地研窮中國的歷史和現狀,具體地分析和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另外,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態(tài)度是結合新的實踐,推進理論創(chuàng)造。而不能停留在馬克思主義的現成結論上,要不斷總結實際工作中的經驗,使之理論化,從而得到馬克思主義書本上沒有的新結論、新觀點、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不斷推向新的理論高度。

作者簡介

暫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研究》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總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基本問題研究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內涵
(一)馬克思主義的民族化
(二)馬克思主義的具體化
(三)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統一化
(四)實踐過程和認識過程的同一化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特點
(一)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銳意創(chuàng)新
(二)緊扣時代主題,破解時代難題
(三)強調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
(一)以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
(二)實事求是地理解和運用馬克思主義
(三)堅持走群眾路線
(四)大力弘揚與時俱進
(五)正確開展黨內斗爭
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深刻啟示
(一)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的優(yōu)秀文化相結合
(二)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
(三)必須強調實踐的作用,努力體現理論創(chuàng)新的精神
(四)必須以發(fā)展的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以中國
的實際問題為中心來研究馬克思主義
五、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方法論意義
(一)理論聯系實際
(二)現實聯系未來
(三)世界聯系中國
上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研究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初始條件分析
(一)社會經濟結構變遷引發(fā)的現實需要
(二)新文化運動催生的民主科學思想
(三)人類生存方式的趨同與關注點的一致
(四)“以俄為師”
二、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歷史地位
(一)毛澤東思想的形成發(fā)展過程及其特點
(二)科學界定毛澤東思想
(三)正確評價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
三、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必然性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奠基人
(三)揭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內涵
(四)總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
四、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性貢獻
(一)率先垂范
(二)首創(chuàng)基業(yè)
(三)探索途徑
五、從毛澤東思想到鄧小平理論
(一)內在的統一性
(二)共同的理論特征
(三)差異之比較分析
(四)鄧小平理論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
中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
一、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條件分析
(一)特色背景:“文化大革命”
(二)時代根據:“和平與發(fā)展”
(三)社會條件:“認清中國的國情”
(四)理論基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五)主觀條件:“高超的政治智慧”
二、鄧小平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一)獨具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理論
(二)一脈相承的理論體系
(三)從時代發(fā)展的高度來認識鄧小平理論
(四)用歷史的眼光來審視鄧小平理論的主題特色
三、鄧小平與新時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一)明確基本前提
(二)延伸基本原則
(三)昭示基本途徑
(四)凸顯時代特點
四、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性貢獻
(一)捍衛(wèi)旗幟
(二)弘揚精髓
(三)創(chuàng)新理論
(四)承上啟下
(五)指明方向
五、鄧小平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啟示
(一)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
(二)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
(三)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結合
(四)善于總結和提升經驗教訓
(五)求實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精神
六、從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一)時代主題的延續(xù)與國際形勢的新變化
(二)理論主題上的堅持與深化
(三)理論課題上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
(四)理論觀點上豐富與發(fā)展
(五)科學體系上的繼承與發(fā)展
下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研究
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與歷史地位
(一)形成條件之分析
(二)形成過程之透視
(三)歷史地位之界定
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發(fā)展
(一)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基本矛盾理論的繼承
(二)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的
最終決定性力量原理的繼承與發(fā)展
(三)對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是由
先進文化引導原理的堅持與弘揚
(四)對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
原理的創(chuàng)新
(五)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第三個理論形態(tài)
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三大規(guī)律”認識的深化
(一)對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的升華
(二)對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新認識
(三)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的新探索
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發(fā)展
(一)回答了黨的建設面臨的兩大歷史性課題
(二)反映了社會主義本質在黨的建設上的必然要求
(三)是“三大規(guī)律”在黨的建設上的集中反映
和高度概括
(四)是唯物史觀在黨的建設上的集中體現
(五)對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的重大創(chuàng)新
五、“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論特征
(一)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的特征
(二)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三個代表”重要
思想的本質
(三)保持黨的先進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
(四)堅持與時俱進:“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關鍵
六、中共三代領導集體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比較分析
(一)三大歷史任務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
(二)中共三代領導集體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過程中的不同點
(三)中共三代領導集體在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方面的相同點
結束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永無止境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