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的學說,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然而,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本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制定出正確的理論、路線、綱領和方針政策,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不斷取得勝利,就存在著一個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問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首先是指馬克思主義要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獲得民族的表現形式,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毛澤東對此表明過他的態(tài)度,即“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而且在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過程中,“洋八股必須廢止,空洞抽象的調頭必須少唱,教條主義必須休息,而代之以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其次,“必須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完全地恰當地統一起來,就是說,和民族的特點相結合,經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處,絕不能主觀地公式地應用它”。運用馬克思主義必須立足于中國的實際,不能機械地搬用馬克思主義的個別詞句、個別結論和個別論斷,而應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具體地研窮中國的歷史和現狀,具體地分析和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另外,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態(tài)度是結合新的實踐,推進理論創(chuàng)造。而不能停留在馬克思主義的現成結論上,要不斷總結實際工作中的經驗,使之理論化,從而得到馬克思主義書本上沒有的新結論、新觀點、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不斷推向新的理論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