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已經出版的關于校園文學類圖書,忽然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瞬間在腦海中出現以下的問題:校園文學應該是什么樣子?為什么校園文學中的大部分書稿是反映校園情感的文章?難道,我們這些在校讀書的同學的文思就只局限在那稍縱即逝、朦朦朧朧的情感中?為什么這些同學在緊張的學習時間中還能抽出時間寫這些情感文章?不可否認,這些書的確反映了當代同學們的閱讀心理,書稿的內容也不能說不真實,文筆不流暢。但我們同學們的情感世界真的就僅僅是像書中所描寫的那樣?我不相信。是的,情感和浪漫十分不開的,任何人也不能否認正值青春期的同學們的那份情感,那份真情,那份異性之間的朦朦朧朧的愛意。正是這些情感和愛意,使得同學們產生了強烈的創(chuàng)作欲望,但是不可否認,通過這些文章,我也看到,同學的情感世界真是狹窄得很,情感是那樣的脆弱,愛的是那樣的幼稚。從同學們的來稿和來信中可以看出,很多同學是文學愛好者,其中不乏想在今后致力于寫作,做一名作家。我以為這些志自是好的,應該得到承認和鼓勵。但是從來稿中,我們也看到,真正具有良好寫作知識的作者并不多。有感而發(fā)式的寫作,使得絕大多數的稿件內容顯得空洞和形式上的單一。盡管這些文章內容有真實、坦誠的一面,但是這又不無反映出了同學們在語文基礎知識、對優(yōu)秀作家作品的閱讀和寫作知識上的欠缺。其次是同學們缺少對生活的認識,、理解和感悟??梢哉f,不具備上述基礎知識是不可能寫出好文章的。情感是美麗的,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首先要經歷就是的情感的啟蒙,以此再展開對生活的接觸與體驗,在這一過程中,對社會的、自然的基本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正是廣大青少年朋友認識情感,認識生活的重要基礎。我以為,良好的情感生活的建立是需要良好的社會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為基礎的,否則就是膚淺的,沒有內涵的,庸俗的,沒有生命力的。在我所了解到的愛好寫作的同學們當中,的確有些同學故以為到了成人的階段,就聽不進父母的告誡,老師的教育,這是不對的,更甚者,有的同學為了所謂的“朋友”而同父母瞠目,這種現象非常值得同學們反思。當然,對于父母和家長應該尊重同學們的那朦朦朧朧的情感,應該因勢利導,正確地對待他們青春期的“情感”問題。由此,我們真心的希望,在我們今后所收到的稿件中,不僅僅是同學感情方面的。更希望同學們能夠將自己對社會,對校園文化(多方面的),對我們身邊所發(fā)生的事情,對我們的父母、老師的情感,等等,用真實的文字寫出來。想想看,那將是一個多么豐富多彩的世界。當同學們能夠在所出版的圖書中看到自己的文章是那樣的具有文采,與眾不同,充滿了活力;記錄下了自己在今后可能再也不曾經歷的生活,那又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欣慰呢?諺語說得好,“風后暖,雪后寒”,當那悅耳的鳳鈴聲再次響起時,那一定實在提醒我們:明天一定是個陽光明媚,晴空萬里,充滿活力的一天。在此,祝愿廣大青少年朋友學習有成,不要因小失大,為一時的情感沖動而偏廢了學業(yè);另外,我們愿意收到更多更好,能夠反映青少年朋友在校園中各個方面的書稿,并以圖書這個平臺,營造更加豐富多彩的新的校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