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開國以后,在幾代皇帝的勵精圖治之下,國家逐漸安定,生產漸漸恢復,商業(yè)活動也日漸繁榮起來。特別是江南水鄉(xiāng),歷來是游人云集的地方,戰(zhàn)亂時期人們沒有心情游山玩水,生活稍稍安頓,來這里游玩的人們也就漸漸地多了起來。這樣一來,開客棧的,開酒樓的也跟著多了起來。特別是在杭州、蘇州這樣的地方,簡直就是三步一客棧,五步一酒樓,彼此之間的競爭也十分的激烈。這年夏天,幾個文人結伴來到杭州的西湖游玩。走累了,也玩累了,正好看到湖邊有一座酒樓,三層樓,很氣派。酒樓的門前掛著一塊黑底金字的大匾,上面寫著“獨一處”酒樓。幾個文人一看,高興了,說:“咱們就看看它是怎么個‘獨一處’的!”說著話,就走進了酒樓里,早就有店小二過來招呼,請他們幾位上樓。走上樓來,迎面就是一面題寫了許多詩詞的墻壁,停住腳步,先看到的就是蘇東坡寫的“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闭驹谇斑叺娜苏f:“沒想到這里還真有特別的地方,連蘇東坡都來過,我們到這里來就對了?!焙竺娴娜烁f:“今天咱們也要好好盡興,雖比不了蘇東坡,也得寫個一首半首的好詩來,要不我們就自來了!”大家連說:“是,是。”找了靠窗戶的地方坐下。喊店小二:“馬上給我們泡上好的龍井茶來!”店小二把龍井茶端來了,又問:“幾位客官,還要點兒什么?”他們說:“當然是好酒好菜??!”店小二急忙下去,給張羅酒菜去了。幾個文人,坐在窗前看著西湖,詩興大發(fā)。其中一人先開口道:“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眲倓傉f完,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說不好的理由是,現(xiàn)在正是夏天,描繪秋天的西湖還不到時候。大家紛紛點頭說“是”。這時,店小二把酒菜端了上來,幾個文人喝酒,猜拳行令,倒是十分的熱鬧。其中一個人劃拳輸了,大家罰他做詩。他站起來,搖頭晃腦地說:“西湖燕子幾時回?水中荷花蘸水看。雨絲斷橋人不渡,小舟撐出柳蔭來。”剛剛把詩做完,大家就一片叫好之聲,紛紛向他敬酒。做詩的人很是得意,一口把酒干了。天氣很熱,喝完了酒更熱。幾個文人中的一個把店小二叫來,吩咐道:“給我們弄點解渴降溫的東西來,太熱了?!钡晷《桓业÷?,趕緊跑下了樓,跟掌柜的說了。掌柜的聽了,就吩咐店小二說:“你出去買個冬瓜來,叫廚子邵師傅給他們做一個解渴的菜。”店小二答應著,從掌柜的手里接過錢,就急忙地走了。店小二跑到集市上,買了一個大冬瓜,抱著跑了回來。他心里著急啊,抱著冬瓜直接奔向了廚房,一邊跑一邊還喊:“邵師傅,冬瓜給你買回來了!”光顧著跑了,就沒看腳底下,叫門檻一絆,只聽得“咣當”一聲,店小二一個前趴,摔倒了,手里的冬瓜也“啪嚓”一下,摔成了很多小塊。店小二急忙爬起來,看著地上的冬瓜,可就傻眼了。邵師傅一看店小二闖禍了,這叫掌柜的看到還了得,輕了罵一頓,重了就得扣工錢。邵師傅說:“快撿起來,快撿起來!”倆人急忙把地上的冬瓜撿了起來,放到菜案上。店小二急得都冒汗了:“這可怎么辦啊?”邵師傅說:“你不用管了,我想辦法就是?!钡晷《x過邵師傅,走了。邵師傅看著菜案上的碎冬瓜,琢磨了半天想出了一個主意。他把這些碎冬瓜切成了冬瓜條,洗干凈,灑上面粉吸干水分,又灑上了白糖腌制起來。自己嘗嘗,口味還不錯,他多少放心了。過了一會兒,樓上喝酒的幾個文人又催菜了,邵師傅就讓店小二把自己新做的這道菜端了上去。幾個文人一吃這道用冬瓜做的菜,都說好吃,涼絲絲的,又解渴又好吃,問店小二:“這道菜叫什么名啊?”店小二說:“我不知道?!彼麄兙徒猩蹘煾瞪蠘?。他們看到邵師傅,一問這道菜是怎么做的,二問這道菜叫什么名。邵師傅說:“我這道菜是特意給幾位客官做的,還沒起名呢。各位賞光的話,就請給起個名好了!”幾個文人商量了半天,最后決定叫“白云冬瓜”。邵師傅連聲說:“好”,沒想到店小二不小心摔碎的冬瓜,竟然做出這樣一道新菜來。后來,這道菜幾經改進,在做法上更加講究,將冬瓜條掛糖漿,入熱油烹炸,口味更加適口、綿軟,非常受老年人的歡迎,廣泛流傳成為中國的一道名菜。P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