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集是由羅大華教授的學生和長期合作者為祝賀羅大華教授七十華誕共同完成的,全書匯集了55篇論文,涉及到法制心理學科的大多數(shù)領域,同時也能夠反映目前國內法制心理學科在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方面的狀況和成果。本文集在結構上可劃分為五大部分。其一是對法制心理學、犯罪心理學的綜述性研究,側重于對學科的架構、方法論和今后發(fā)展趨勢的描述與總結,基本上采用了資料分析和類比的方法,并對目前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和國外的研究進行了借鑒。該部分所探討的問題,不僅關系到對學科已有成果的科學認識與定位,而且對今后研究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大影響;其二是有關犯罪人的研究,尤其是犯罪決策、犯罪人認知圖式、犯罪控制的研究,該類論文以歸納和演繹方法為主,理論思辨為輔,提出了一些具有創(chuàng)新價值的觀點;其三是對不同類型犯罪人的心理分析和對不同類型犯罪的犯罪心理分析,在這類論文中,不同作者由于所使用的方法不同,呈現(xiàn)了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兩種風格取向,反映了我國犯罪心理學所具有的交叉學科特點;其四是對公安系統(tǒng)中偵查、訊問、辨認和警察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屬于司法心理學、警察心理學的范疇。該類論文有的立足于心理測量或實驗,有的注重經驗性總結,有的借助國外已有的理論進行演繹,許多研究的視角具有開拓性;其五是關于罪犯心理咨詢、心理矯正、罪犯改造質量和監(jiān)獄警察心理健康方面的論文。作為我國法制心理學研究的重要領域,近年來,罪犯心理矯正與警察心理健康是法制心理學界的熱點,有關研究和論文在原有理論觀點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進展。我國的當代犯罪心理學與法制心理學的學科建設只有不到30年的歷史,通過以羅大華教授為代表的老一代法制心理學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已經基本建構了學科體系。創(chuàng)立了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的研究方法,產生了部分具有影響力的觀點和流派,在眾多領域尤其是政法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知識與方法的普及,并且培養(yǎng)了一大批專業(yè)教學與科研人員,形成了學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梯隊,具有良好的發(fā)展勢頭。但是,若以成熟的學科標準去衡量,我國的法制心理學、犯罪心理學學科還處在發(fā)展階段,還是一門年輕而有待成長的學科,其總體水平尚無法和法學、心理學領域中歷史悠久的眾多學科比肩,研究者的個人水平仍然參差不齊,這一點在本文集中也有所體現(xiàn)。文集中存在的缺點錯誤可能有很多,我們希望得到老一代法制心理學工作者和法學界、心理學界研究者們的指導與批評。目前,隨著心理學的日漸普及和全社會對心理問題的重視,從心理學的視角觀察與解釋社會現(xiàn)象,采用心理學的方法研究社會問題,已經成為趨勢。這對于廣大法制心理學工作者特別是年輕的法制心理學工作者來說是難得的機遇。希望本文集的出版,能夠作為具有激勵作用的變量,影響更多的有志于法制心理學研究與實踐的同行,勇于創(chuàng)新,共同努力,創(chuàng)建學科的輝煌。